日本兒童安全教育(日本 安全教育)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在孩子外出游玩時,我們經常要提醒,別走太遠、注意馬路安全、要跟好老師別走丟……有時候一天要念叨好幾遍,恨不得每天都跟在孩子身邊,防止他遇到什么危險。
不僅如此,如果是孩子跟隨老師外出游玩,由老師帶隊出游時,老師也是一路念著”互相牽手,不要走丟,注意道路,要靠邊邊”。雖然有父母和老師的再三提醒,調皮好奇的孩子還是會經常走丟,或是出現各種磕碰。
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在孩子發生點什么事情后,家長和老師就會自責,”都怪我沒有看好他,都怪我沒有多提醒他幾次,才讓他發生了這種事情”,但是真的都是家長的問題嗎?
我們發現,中國在教育孩子安全問題時,大多都停留在”口頭教育”或是”書面教育”,像每一年孩子學校都會發一些關于安全教育的書或是報紙,教孩子如何避免安全事故,或是在遇到安全事故時要怎么做。但是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口頭、書面教育給孩子的警惕實在是太少了。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那我們來看一下這組數據:
根據2019年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報告顯示統計,我國每年有超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事故,在調查員的詢問調查下,我們發現,中國兒童對于如何過馬路,如果避開車輛都表現得懵懵懂懂。這讓我們不得不向家長敲響警鐘,要切實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那如何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呢?在這里我們談一下比較有名的日本安全教育模式。
關于日本安全教育
- 日本的安全教育是怎么樣的?
日本是世界上多災多難的一個國家,每年的海嘯、地震頻發讓日本人不得不重視安全教育,日本從幼兒園到大學每年都會進行好幾次安全演練。自1947年日本就頒布了相關法律,在對孩子進行的安全教育,日本有非常強的借鑒作用。
日本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時,是很直接的說”這件事不可以做,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會像這場事故一樣……”,并沒有回避任何的事故畫面。
而且在孩子不敢相信或是懷疑時,家長或老師會讓他們自己在模擬的場地里嘗試,非常講究孩子的自主性和體驗性。這就是日本和中國安全教育區別最大的地方。
- 日本安全教育有什么特點?
(1)近距離接觸,直擊孩子內心
日本對兒童安全教育非常重視。
他們認為,對安全教育不重視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對事故認知不全。他們不知道事故可能會導致什么后果,比如高速駕駛可能會讓導致車體相撞,最后血肉橫飛,比如低頭玩手機不看道路,會飛來橫禍收到傷害。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日本高知縣伊野中學的安全教育課堂,為了讓孩子長鳴警鐘,學校請來了替身演員,100%還原事故發生及結果,在演示結束后,讓孩子上去體驗。
包括在下坡時,帶著炫技心理的孩子會單手或是離手騎車,最后被撞飛出去等現場演練。
當時坐在兩邊的學生都目瞪口呆,有些孩子甚至閉上眼睛不敢動。
日本就是通過這樣的感官刺激,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2) “體驗式”教育提高孩子的警惕
在日本的安全教育中,老師不只是停留在課堂的講解,而是會帶孩子到現場”考察”,比如說,山區的拐角處容易出現車禍,那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地方,車會從哪里冒出來等等。
通過一些實地調查提高孩子對危害的警惕性,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做什么需要注意,在心里進行危險系數分類,以后做事情時,就可以提前預防了。
(3) 大膽體驗讓孩子學習安全技巧
日本有一個羽根木游戲公園的”危險”公園,是讓孩子在公園里面體驗與森林的近距離接觸,他們甚至對外聲稱說”沒有任何安全保障”,孩子可以在里面自己鉆木取火、爬樹抓鳥、下水抓魚……沒有任何的約束,里面的志愿者甚至會幫孩子”搗蛋”。
這樣聽起來是非常危險,但仍然有源源不斷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里面去體驗。
日本家長并不是不擔心,只是讓孩子提前體驗危險,才能讓他學會求生技巧,在面對更多的事故前有能力去抵抗它。
我們能從日本安全教育中得到的啟示:
- 不要將孩子保護得太好
中國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不要太早去接觸這些事情,比如在路上遇到車禍現場,家長會捂住孩子眼睛,不讓他看到太過血腥的畫面。但是日本的家長就會直接跟孩子說”你看到沒有,如果你開車超速,不注意看路,躺在地上血肉模糊的人就是你了”。通過刺激來提高孩子的警惕心。
中國家長不僅不讓孩子過早接觸這些事情,還會屏蔽外界對他的傷害,比如會拒絕讓孩子參加安全演練拒絕讓孩子軍訓,拒絕讓孩子參加訓練營。
- 感官傳達的效果高于口頭教育
中國的家長,很多都是通過口頭教育,來”提醒”孩子,這的確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是警惕效果還是不明顯。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讓孩子知道溺水的危險,你是通過以下哪一種方式來告訴她呢?
第一種是,告訴孩子說,很多孩子因為不會游泳但是還調皮愛玩水,最后在池子里溺水死亡了,然后告訴孩子,要遠離池塘,防止掉下去。
第二種是,帶孩子到泳池里,讓他體驗溺水嗆到的難受,感受水的無情和可怕,然后再拿新聞上的報告給他看,讓他切實感受,對大自然提高警惕。
我相信第二種能讓孩子提高警惕多一點,大膽體驗危險,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家長口頭威脅。
- 讓孩子多去體驗危險,提高遇險處理能力
很多孩子在遇到危險時,都會慌張得腦子無法思考,這不僅是孩子沒有處理危險的能力,也是因為孩子缺少經驗,對這類危險的經驗是”零”。所以在孩子遇到危險時,他首先會表現得十分慌張,不知道怎么處理。
但是如果是在他有經歷過,有積累過經驗的,那就是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了。
所以說,父母如果是真的想讓孩子擁有遇險時的能力,那就要讓他們去體驗危險,讓他們自己在危險中總結經驗。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了對危險的恐懼,他們才會提高警惕心,在心里豎起危險的旗幟。
中國式的安全教育,多通過口頭和書面呈現,孩子的記憶也許就像在腦海里閃現一遍就過了,并沒有產生特別深的印象。
如果晚讓孩子加強安全教育知識,遠離危險,那就得讓他提前體會危險的可怕,這才是最高的”安全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