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寶寶的防拐意識,從這四點做起(提高寶寶的防拐意識,從這四點做起好嗎)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相信現在不少的家長,經常會在電視或者網上,看到一些這樣的新聞,有哪位孩子,在哪個地方被拐走了。“拐賣”孩子的事件頻發,那些流傳在網上的視頻,看了之后也真是讓人觸目驚心。對于孩子被拐走的問題,一方面,家長們應該提高對孩子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應該教育孩子多一些自我保護意識。

如何給孩子一些防“拐”的教育?
1、告訴孩子“陌生人”的概念
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并沒有“陌生人”概念,不過在孩子4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談論“陌生人”的概念。在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詢問一下孩子:“你知道誰是陌生人嗎?”如果孩子不知道的話,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陌生人就是你不認識的人。”不過,在這個時候,不要讓孩子對陌生人感到恐懼,也不必給孩子說陌生人是好人或者是壞人。只需要簡單的告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告訴孩子,誰是可以求助的人
家長們在給孩子講述陌生人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列舉一些,面對陌生人時,可以求助的人。比如說,自己的家人,或者是老師、保安、店員等等,這些都是比較靠譜的人。另外,還應該給孩子介紹如何鑒定真假店員的方法,一般來說,真的店員的話,他們都會穿著制服或者是帶著專門的名牌。如果對方說丟了的時候,就應該警惕起來。
3、避免那些恐嚇性的語言
在家長們教育孩子小心陌生人的時候,不要說一些很嚇小孩子的話。比如說:“陌生人會把你帶走!”或者說“可能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等等。家長們應該保持冷靜,告訴自己的孩子,面對陌生人,堅持要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說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和陌生人走等等,有意外狀況可以及時向店員或者保安求助,甚至是大聲喊救命!
4、進行場景模擬化教育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進行情景化的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比如說,可以和孩子假設他一個人在公園或者商店的場景,然后家長們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比如說“在公園里,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有陌生人想要接近你,就趕緊停下自己在做的事情,和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商店里,你看到有個人,想要詢問一些問題,你應該和陌生人保持距離說話,如果那個人不斷向你靠近,就立即轉身跑向店員,尋求幫助。”
孩子很小,我們不能對孩子要求太多,也不能夠對孩子講太多陌生人的壞話,教育孩子這樣那樣的提防,讓孩子們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安全,對孩子的心靈造成陰影和傷害。但是,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遇到一些狀況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保護自己的一些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健康安全的成長。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