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校對孩子的危害和好處(哪些孩子不適合住校為什么)
住校生,顧名思義就是寄宿在學校的學生,平時在學校,周末才會回家。住校的學生好處就是能鍛煉獨立的能力,能和同學相處更好,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學著自己去處理,住校的時間充足,學校對于時間上還會統一管理。可有利必有弊,住校生的危害我們也要明白,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對孩子有一定的危害。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有這三類孩子是不適合住校的,如果讓他們去住校,對他們的習慣與心理上肯定有無法預知的傷害。
1.年齡太小的孩子
比如說幼兒園以及小學生,父母工作忙,為了忙事業,忽悠自己的孩子住在學校。美名其曰是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沒時間帶孩子找了個理由,為了讓孩子好好在學校生活,還忽悠孩子每周末請孩子吃飯。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孩子離不開父母。童年是孩子最美好的時段,家長要做好陪伴作用。
就像我看的大耳朵圖圖里圖圖媽媽張小麗正式參加工作,非常忙碌。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在一家高檔餐廳給圖圖來個先禮后兵。先說自己從小就是生活在寄宿環境,希望圖圖更加獨立成長,還說圖圖上了寄宿幼兒園,每周末來高檔餐廳吃飯。到了上寄宿幼兒園的第一天,父母都不希望圖圖因想家而哭,在圖圖上了校車后,圖圖沒哭,一向堅強男人著稱的爸爸胡英俊追著校車哭。圖圖在寄宿幼兒園短短幾天就吃得開,張小麗以為不管圖圖能一心為了工作,沒想到天天想圖圖,一天見不到圖圖就精神分裂。后來忍不了提出辭職回歸家庭,想不到她的老板給她降薪改為半天班。及時把圖圖接回來。
也就是圖圖適應能力強,換別的孩子不哭到沒氣是不罷休的。失去父母的陪伴過早地獨立使孩子變得孤僻封閉。同時家長也很難接受面對孩子長期不在家,畢竟從出生就在自己身邊,離開這么長時間很難適應。所以說,家長在孩子童年時多給予自己孩子該有的陪伴。
2.父母離異的孩子
我看過一些案例,就是父母離婚了,孩子不管跟爸爸還是媽媽的。都會接觸到自己爸媽的新配偶(就是繼父繼母),以為能開始新的生活。然而,有的父親或者母親把孩子放在了寄宿學校,周末才能見到孩子。可怕的是當孩子得知自己的親媽有了繼父的孩子(或者繼母有了親爸的孩子)時,心理落差馬上出現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再有了新的弟弟妹妹就不要自己了,跟別人有了愛的結晶,自然而然覺得自己多余。趁著這個機會就在寄宿學校里鬧這鬧哪,渴望關注。我不得不說一句,這個時候就說孩子的親生父母,即便你們與現任有了愛情結晶,也要關注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無罪的,離了婚不代表不愛孩子。趁著孩子徹底關閉自己之前讓孩子離開寄宿學校,在等待新生命時讓孩子與即將出現的新生命多接觸,磨合磨合。自己的現任也要跟孩子好好相處,讓孩子感覺被需要與被愛。
3.習慣作風不好的孩子
這種是最重要的一點,有一年我看過閆妮,張嘉譯與趙今麥主演的《少年派》,林妙妙中考超常發揮來到了本市的重點高中——精英中學。開始了軍事化的住校生活,住校第一天,他們叫苦得不行,規矩太多了。到林妙妙宿舍,她們對于住校與走讀有了不同的看法,有希望走讀的,校規太嚴了,受不了。可林妙妙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還是住校好一些,生活老師再嚴厲面對這么多的人,不可能24小時全面管;反觀在家,父母管著,尤其是家里唱黑臉的母親。
這就是叛逆青春期學生的真實想法,有的學生巴不得住校,表面上說住校時間多,學習更努力。實際上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住校后學校管的再嚴也不會完全管他們的。因此他們的習慣慢慢改變了很多。有的習慣不好的孩子在住校以后,反而讓家長擔憂。且不說生活上獨不獨立,要是接觸壞學生染上了不良習慣,到時候想改也改不過來了。這時候的父母要及時讓孩子離開寄宿學校,自己管著至少不會讓孩子走歪路。
再怎么說,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獨立。不只對孩子不好,對家長錯過孩子關鍵時段時也會無比的懊悔。看完這篇文章的為人父母們,希望你們多陪伴孩子,教會孩子獨立。不要錯過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間,讓孩子生活在父母陪伴充滿愛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講的全部內容,如果大家好有什么話要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話不要忘記點贊評論關注轉發,期待下一次的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