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服愛哭的熊孩子(怎么讓熊孩子哭)
01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如何制服一個大哭的熊孩子?”
一個小朋友被媽媽兇了一下,就發脾氣站在原地不走了,連哭帶鬧當眾撒潑。
媽媽無奈,站在一旁干等著。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02
暴力冷漠解決不了問題
看過這么一個視頻:
一家三口開車外出,夫妻倆在談事情,都有點煩躁。恰巧兒子在后座吵鬧著要玩小汽車玩具。
媽媽先是出聲制止,無效后,直接伸手把玩具從兒子手中搶走。兒子不服爬到前座想要搶回來,又被正在開車的爸爸訓斥。
孩子放聲大哭,焦躁的爸爸在路邊停車,丟下男孩和他的玩具,轉身開車離去。
沒走多遠,夫妻倆就后悔了,連忙掉頭去找孩子。可此時,男孩被一輛經過的車撞倒,再也無法回應……
悲劇就此發生。
在生活中,遇到孩子無理取鬧,尤其是講不聽說不聽時,父母難免心情煩躁,甚至情緒失控,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
雖然未必都會釀成悲劇,但想提醒大家的是,暴力和冷漠的應對方式,是我們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最大的誤區。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執著于實現全部的愿望?!?/strong>
如果孩子能克制欲望,控制情緒,那他們就不是孩子了,而是和我們一樣成熟的大人了。正因為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只能用這種過激的行為來表達不滿。
別用暴力冷漠的態度來制服孩子了,如此只會讓孩子在不安中自我否定,更加崩潰。
03
從別人的經驗中,找自己的方法
孩子哭鬧,怎么樣做才能既哄好孩子,又不被孩子的無理取鬧所要挾?
分享幾個網友的親身經歷,他們的方法比較有代表性,希望對家長有所啟發。
經驗一:建“心愿單”
有一次,女兒想買一個芭比娃娃,有點貴,再加上家里有一個了,被拒之后女兒哭鬧不止,賴在店里不肯走。
店員又在一旁勸說,弄得我非常尷尬,但還是盡量保持冷靜。
我對女兒說:我們建一個“心愿單”好嗎,你可以把芭比娃娃放進去,其他喜歡的都可以加進去。等你生日或者圣誕節,你可以任意選擇一個心愿單里的東西。
她認真想了想,接受了心愿單的提議,開始思考心愿單里都放什么。
經驗二:干等+抱抱
帶兒子逛商場,看到攀巖的游戲,兒子非常想上去玩,但考慮到他的安全,我不同意。孩子有點委屈。
一開始我跟他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很危險,等他長大點再來玩。一點兒用都沒有,那哭聲嚎叫得跟殺豬似的。
沒辦法,我只能蹲在旁邊等他稍微平復下來,差不多哭了有六七分鐘吧,聲音小下來之后,我就抱了抱他,跟他說我們可以去玩其他的。
這場“對峙”才算結束了。
經驗三:轉移注意力
我家孩子三歲四個月,沒見過別的小孩撒潑,完全是本能反應,要抱抱就屁股一撅,騰的一下坐地上,就開始放聲大哭。
我跟他爸不想孩子養成這種撒潑習慣,所以,每次他這樣的時候,我們不會馬上去抱他,就站在旁邊跟他說話,等他稍微平復下來就找個其他點吸引他,讓他自己起來。
小娃的忘性其實很大,也沒有那么執著,分分鐘就忘記自己要干啥了,但是沒有轉移注意力他就會一直哭鬧。
下次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不妨試試是否管用,一定要記得先自己冷靜,跟孩子說話時語氣要溫和。
雖然不見得別人的方法拿過來就效果好,但父母的回避和遠離,顯然無法教會孩子理解并且遵守規則,只能在焦躁中越發失控。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說:希望孩子行為良好的前提,是先讓他感覺良好。
不想面對哭鬧崩潰的孩子,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愛的!這個“被愛”不是說在哄孩子那一刻的妥協,而是平日里和孩子互動所構建的親密關系,給足孩子安全感。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如果以上三招都沒用,父母也不要氣急。摸索孩子的性格脾氣,然后見招拆招,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