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家玩火(熊孩子惹媽媽生氣)
火奪去是不單只是財產,更是生命: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2016年9月15日江蘇鹽城,因3名兒童獨自在家玩火,致一3歲男童不幸身亡。
2016年1月5日長沙康欣園小區起火,4歲的外孫最終送醫不治。
2015年06月23日唐山龍泉北樓,2歲小孩子貪玩用火柴點燃被子,把家里燒得面目全非。
少年兒童已成為
火災受害者中的高危群體
在孩子眼中,火是玩具
1
火對孩子而言充滿誘惑
孩子愛玩火,實際上就是“好奇”遇到“神秘”的一種自然“化學反應”。
火顏色的多變,讓學齡前孩子覺得很神奇。
火形狀千變萬化,恰好給孩子一個無盡的想象空間。
火氣味:“擦火柴時好香啊!”“我喜歡爆竹的味道……”有些孩子喜歡玩火,可能僅僅是喜歡火燒著后的氣味。
火的破壞性:作業紙燒完后成黑色灰燼,一吹就飄走了;小木棍燒完后成黑色木炭,一碰就斷。那衣服、鞋子燒完后會變成什么呢?一次偶然的經歷,會引發孩子各種探索。
火的溫度:數據顯示,秋冬天因為孩子玩火引發的火災案遠比夏天多。在寒冷的季節里,孩子更容易想到火,產生玩火的念頭。
2
逆反心理:越禁止,越想嘗試
爸媽不讓玩,我偏玩
孩子不是完全不知道火的危險,但是5~8歲這個年齡段,逆反心理很強,大人不讓玩,他們就偏要玩。
于是容易趁大人不在家的時候玩;大人在家的話,就躲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玩,比如衣櫥里,床底下,甚至是被窩里——這正是最危險的地方。
3
孩子愛模仿大人行為
“爸爸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
有調查顯示,來自吸煙者家庭的兒童,玩火的幾率比無吸煙者家庭高出一倍。大人禁止孩子玩火,可是自己兜里卻經常揣著打火機,孩子就會有疑問:“爸爸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
在這種不服氣的心理作用下,孩子很容易偷偷模仿。而且,吸煙家庭打火機或火柴隨處可見,更為孩子玩火提供了方便。
4
孩子都好勝、愛逞強
我最勇敢,一點都不怕
還有些孩子玩火是為了表現自己,或者是被他人激將,認為挑戰大人禁止做的事,就是有能力的表現。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沒有大人在場,幾個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玩的時候。
5
兒童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
大多數兒童都有一種不嘗試過不心死的心理。家長給孩子說再多安全知識,教育孩子如何防范火災,孩子依然不能感受到火的危險性。
孩子沒真正遇到火災或未被火燙傷、燒傷之前,都會潛意識覺得火并不可怕和危險。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愿放棄玩火?
當火對孩子而言失去了神秘感和新鮮感,
當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火的危害之時,
孩子就會乖乖地遠離火源了。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
和孩子一起談論火
向孩子展示火柴、打火機的用處,同時說明獲得危害,告訴TA火柴可能比刀子、電鋸更危險。
當發現隨意放置的火柴、打火機,不要動手碰,應該馬上告訴父母。孩子主動上報,要給予獎勵。
發現孩子第一次玩火,應該進行嚴厲教育。定好規矩,一旦你逮到TA私自玩火,會嚴厲懲罰。
2
和孩子一起玩兒火
孩子任何有關火的問題,TA都可以向你詢問,你愿意和TA一起分享新發現。在安全的情況下,協助他探索獲得奧秘。
3
讓孩子真切感受火災的危害
看宣傳片和新聞:
和孩子觀看一些火災宣傳視頻,看到有關火災的新聞或圖片,與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感受到火是會燒掉自己所有喜愛的東西,包括玩具、零食,會把家給燒了等。
給孩子說故事:
孩子總愛纏著爸爸媽媽講故事,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用卡通故事主人公的經歷,融入一些防火小故事,讓防火意識漸漸“滲”進小孩子的大腦里。
比如唐老鴨出門忘了關天然氣火;機器貓燒穿了鋁鍋,險些引燃廚房;小頭爸爸上班忘了拔下電熨斗插頭,燙焦了桌面;黑貓警長停電后點蠟燭,剛轉過身,窗簾就被引燃。這些故事,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孩子的防火意識。
家長應該要減少家中起火源1
把火柴、打火機、蠟燭收起來!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柴、打火機等助燃物。告訴孩子這些物品不是玩具,不能隨便玩。點蠟燭、點蚊香有火災危險性,家長應以身作則,自身使用時也應注意遠離可燃物。
2
大型火源點家長要監護
不要讓孩子擺弄家里的電器、煤氣、灶具開關等,家用電器、家用燃氣都存在火災危險性,應當在大人的監護下安全使用。
3
家中常備滅火器
家中應該備有滅火器,并保證家中每個成員都學會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對滅火器進行定期的檢查,以保證可以正常使用。具體的使用方法已經附在文末,請一定要查看。
4
考慮安裝煙霧警報器
煙霧警報器可以最先發出警報,爭取逃生的時間。為防止家中廚房做飯油煙而產生誤報,目前市場上有多種成熟的產品可以選擇。
除了教會孩子遠離火源,也要教會孩子,
要是發生了火災,要怎么辦?
必不可少的安全演練
說一萬次,倒不如實踐一次。孩子的學習來源于模仿,而非說教。防范于未然,這些都應該要知道。
家長可和孩子一起練習怎樣在大火中逃生,教孩子怎樣彎腰,怎么用濕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被濃煙嗆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報火警。
小編整理一下要點:
1、發生火災時,在室外約定一個集合點
2、每個房間需要準備兩條逃生路線:門是逃生通道,窗是呼救通道
3、從家門口到樓道安全出口需要走幾步
4、需要清楚安全通道的樓梯,每一層有多少格
5、火災發生時,第一件事是逃生,抓緊時間逃離現場
6、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過濾毒氣
7、俯身低走,靠近地面仍有氧氣
要是被困在室內,應該要這么做:
8、立即撥打119求救電話,并且準備報出地址、火情
9、在窗口等外界可以看到地方,用「聲、色、光」來向外界求助:
10、視頻中還附有逃生練習,請一定要看。
火災發生時,這些事千萬不能做
1.不要貪婪財物,不要為了錢財在火災源不肯離去或耽誤時間久!
2.不可盲目呼救,以免吸入大量濃煙而窒息!
3.不要隨意打開窗,打開窗戶會引起氧氣大量進去,助燃了火勢的蔓延!
4.不要隨意跑動,應利用安全通道迅速撤離!
5.不能應火勢猛烈而選擇跳樓逃生,特別是高層住戶!
這些自救方法,是家長自己需要掌握的
●出口逃生法: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如果門的周圍火勢不大,應迅速打開門離開火場;如果房門已經被火包圍,就必須另行選擇出口脫身,比如從窗口跳出。
●關門隔火法: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如果火勢太大無法沖出房間,應立即關緊門窗,用毛毯等織物堵住縫隙,并不斷往上面澆水令其冷卻,防止外部火焰和焰火侵入,等待救援。
●毛巾捂鼻法: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可以用折疊多層的濕毛巾捂住口鼻,這樣能夠有效阻擋火災的煙氣,過濾掉多數毒氣。
●匍匐前進法: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行。
●濕被保護法:在居室內,可以把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等)浸濕披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沖到安全區域。
●繩索自救法:如果樓層不高,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將結實的繩索一頭系在窗框上,然后順繩索滑落到地面;如果沒有繩索,可以把床單、被罩、窗簾等撕成條,擰成麻花狀并連接在一起當繩索逃生使用。
●管線下滑法:如果樓層不高,還可以借助建筑外墻或陽臺邊上的水管、電線桿等下滑到地面。
●喊叫求救法:發生火災時,可在窗口、陽臺或屋頂大聲呼叫,敲擊金屬物品或投擲軟物品,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空間逃避法:身處高層樓房,暫時無法向外疏散時,不要盲目亂跑,更不要跳樓逃生,可選擇衛生間、廚房等空間小且有水源和新鮮空氣的地方暫時避難,緊閉門窗,隔斷火路,等待救援。
●跳板轉移法:可以在陽臺、窗臺、屋頂平臺等處用木板、木樁、竹竿等有足夠長度的結實物體,搭到相鄰單元或相鄰建筑物上,以此作為跳板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區域。
●逆風疏散法:在比較開闊的空間,要辨別風向,迅速逃到火場上風處躲避火焰和煙氣。
孩子喜歡玩火,可是一旦引發火災,就一點也不好玩了!生活中用火的地方很多,我們要格外當心,不能讓孩子做危險的縱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