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磨蹭,家長該怎么辦呢?(小孩做事磨蹭怎么辦 家長怎么做)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和幼兒園的家長在對孩子說:“你快一點,動作太慢了!”“快快快,上學要遲到了!”“我的孩子動作太慢,磨蹭,真的急死人啊!”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家長一味地在埋怨孩子動作慢、磨蹭,但從來都沒有反思過孩子為什么會磨蹭,動作為什么會慢?原因是什么?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其實縱觀孩子所有問題的原因是家長的教育觀和家長自己的主觀原因造成的。
第一,有一種磨蹭是媽媽認為你磨蹭。因為家長的要求過高,要求速度過快,而孩子還沒到這樣能力和水平。你是想一下,孩子怎么能夠變快達到家長的要求呢?家長要學著要慢下來,要懂得教育是慢下來的教育,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越要慢。要允許孩子反復做(或者練習),要允許他慢慢成長,要有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的心態,你要想孩子快起來那么父母就要慢下來,你想要想孩子變聰明那父母就要學會傻(裝傻)。
第二條,孩子找不到干這件事的理由。有時候孩子磨蹭就是在無聲地表示“我不想干”,因為孩子沒有找到做事情的動力,成績不好常常受老師批評,不被同學認可交不到好朋友,老師不好怕回家怕挨罵等那么父母就要找理由讓孩子體驗成就感,學會“無中生有”找理由表揚他,無條件地愛他(不是沒有原則的愛,這和成績無關)。讓孩子感受到全世界都拋棄了孩子,父母也要找出他成長的好的點滴,真心誠意要表揚他鼓勵他,讓孩子知道父母就是站在他背后的保護盾。
第三條,孩子覺得沒好處,無聲抗議,把時間還給孩子。作業很快做完,父母表揚后馬上布置另外的作業,所以孩子就會覺得沒有自由做自己做的事情那我為什么還要快點作業做完呢,所以父母把多余的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建議可以把玩樂和做作業的時間捆綁,時間為兩小時(這是可以靈活自定的)。例如,今天作業做60分鐘那就玩60分鐘,如果作業50分鐘你就玩70分鐘。當然這個的前提是作業要做好,且質量保證。孩子嘗到了甜頭,那么他就會學會自由自主下,那他就會好好把握時間,不會拖拉磨蹭了。如果相反,孩子很高興地說:媽媽我作業寫完了,要出去玩了。家長說:就知道玩,把這些練習冊(家長額外布置的)做了。就這樣今天一盆冷水明天一盆冷水潑滅了孩子做作業的的興趣,反正做得快也不能出去玩,我干嘛要快快完成呢?家長的言行不一致導致了孩子拖拉磨蹭。
第四條,孩子不喜歡的氛圍。因為學校是集體教育,家庭是獨立個體教育,家長們可以利用這個差異,把讓孩子做的事情變得有趣好玩起來,因為家里的教育是一對一的教育。所以學校老師做不到的事情,家長可以做到這點。就如幼兒園的家長經常說:我家孩子不喜歡刷牙。那家長就動動腦筋,找個孩子喜歡的音樂,進行角色扮演,今天是小兔子刷牙,明天是小熊刷牙,重點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以游戲的方式刷牙,營造氛圍,拋棄在一旁指手畫腳說這樣刷是不對的,哪樣刷牙是不行的言語,變成“哇,寶貝今天刷牙方法比昨天的有進步,你看小牙齒都變白很多哦”,家長努力讓孩子覺得刷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果孩子做不到你一定要他做的,孩子當然會磨蹭,那么父母就降低要求,允許孩子試錯,允許重復練習,創設寬容愉悅的家庭氛圍,然后表揚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這是父母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