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教育的一點反思怎么寫(關于孩子教育的一點反思作文)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昨天孩子的學校組織家長們下午5時共同連線教育視頻,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家庭教育公開課》。
這次公開課的主題是《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主持人介紹了兩位教育名家,來自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的孫云曉副會長及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國家督學劉可欽老師。
左為孫云曉副會長 右為劉可欽老師
熱愛生活,美好生活的教育,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做孩子的榜樣,積極的態度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注重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兩位老師將教育孩子的正能量的教育方式傳播給我們,和我們分享自己從事教育多年的經驗和體會。
在此公開課中,聽見教育智者的傳教,對比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感覺多是欠缺不足。孩子是我們美好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孩子的童年就只有一次,我們應當盛裝出席孩子的童年。其實在我們身邊處處都充斥著教育的盲區,首先沒原則的滿足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放縱孩子,勞動參與極少,等等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我們這些家長的注意,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要想孩子以后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加強相關的教育,不能松懈。
對于孩子的勞動問題,我們總是認為其小,借口再大一些再學做;當然也有些不情愿因孩子初學做勞動,沒有起到幫忙的作用,反而弄得到處更加繁亂,最終還得我們來收拾,我們怕這個麻煩,所以讓其少做,甚至不做。學校布置的勞動視頻,更多的時候就是擺擺樣子,其實孩子要么不會做,要么勞動主動性差。兩位老師說,經常做家務勞動有助于孩子的良性成長,做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勞動習慣,逐步讓孩子變的有責任心。今年教育部傳來新政,九月要增加一門科目,那就是勞動課,我們小時候曾經上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是非常有益的。國家都對孩子的勞動技能重視起來,學校予以配合,我們應趁此東風,把握機會,循循善導,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熱心社會公益勞動,讓勞動實踐助力于學習。
在每天面對自己的小可愛的時候,其實我們都忘記了一種教育本能,比如說動物界,獅子媽媽帶小獅子捕獵,先讓其學習,最后讓其自己去嘗試,沒有捕到就沒有吃的。小鷹在父母的帶領下學習飛翔,在剛學習的時候,也會有非殘即死的現象發生,但是小鷹及父母并不放棄,因為小鷹不能依靠父母一輩子,必須自己學會飛翔覓食,在不斷的飛翔中,小鷹的翅膀得到錘煉,變的更加強壯,逐漸獨立。現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對孩子的愛也逐漸演變成,什么事情都去代勞,代做,而忽略了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教會他獨立生活的能力,積極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已達到能自尊,自愛,自足的目的。孩子慢慢變大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去寵著他,慣著他了,是時候讓他學會自我飛翔了,如果你愛他,就必須放手—放手去愛!
平常在家和孩子比較隨意,總是認為他還小,有些話也不避開他,今天聽公開課,才被提醒發泄情緒以及負面的話語要避開孩子,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正確的語論導向很重要!這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必須要注意,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良性成長。
我們要不斷的學習,總結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孩子共同的成長,和他共同鋪就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