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式教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危害)
老一輩人常常會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就必須教育好,不然長大了如何能成材?因此有些爸爸媽媽見到寶寶做錯了事情便會“罵娃”、“揍娃”,覺得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爸爸媽媽也確實感覺到罵完、揍完之后寶寶的行為會有所改善,可是,“打罵式教育”真的有用嗎?孩子真的會心服口服嗎?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前不久一項調查,我們發現,小時候常挨打的父母中,30%的人覺得這段回憶痛苦萬分,對現在的生活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可見,“打罵式教育”不可取。
是否會采取“打罵式教育”,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身有關
其一,父母本身的成長經歷
父母在他們的孩童時期所經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我們可能會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我小時候就是這么過來的”、“你爺爺奶奶小時候就這么揍我”,“我小的時候你奶奶可厲害了”……,可見,我們的父母對小時候挨打挨罵的經歷記憶猶新,即使是長大之后也會影響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小時候經常挨打挨罵的父母,長大后打罵自己孩子的幾率會更大,反之,小時候在幸福快樂的家庭中長大的父母,以后也會對他們的孩子更溫柔。
其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
為什么父母學歷越高的家庭與孩子的相處就越和睦?大概率是因為這些父母受教育水平更高,他們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受到的教育也是這樣的。
因此,這些父母覺得打孩子、罵孩子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父母更傾向于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用更加溫和而非暴力的方式同孩子講道理。同理,父母學歷越高、經濟能力越強、家里孩子越少,孩子挨打挨罵的幾率就越小。
其三,父母本身的性格特點
父母為什么會覺得孩子怎么說都不聽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年齡太小,不懂為什么父母覺得他做的不對,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性格。父母本身如果缺乏耐心,就很少會與孩子溝通,漸漸的孩子就不會想和父母解釋,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懂他們,長此以往,就會不聽父母的話。
“打罵孩子”危害大,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首先,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
父母動輒打罵孩子,容易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讓孩子疏遠父母。等孩子漸漸的長大,他會覺得自己也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會更加渴望自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叛逆。而且,在寶寶0-3歲時對寶寶打罵也會讓孩子形成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的性格。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嚴肅壓抑的家庭氛圍下的孩子往往性格內向,而生活在幸福快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更加活潑、外向。
其次,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害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否定、打罵孩子,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容易做錯事,形成自己本就應該被欺負的錯覺,等孩子以后學習或生活中收到了欺負也有很大概率會忍氣吞聲。孩子本身也會養成不敢爭取的性格,這是不利于孩子的未來發展的
最后,容易形成代代相傳的憤怒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所作所為也會影響自己孩子的說話做事方式。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期挨打挨罵時覺得這樣并沒有什么不對,反而覺得這種教育方式約束了自己,那么等他成為父母,他很有可能會不考慮孩子本身的性格,不因材施教,而是簡單粗暴的打罵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代代相傳,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
要想教育好孩子,還有更科學有效的方法
辯證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犯錯究竟是什么原因。父母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說話方式、行為是否給孩子傳達了錯誤的信息,然后在想孩子到底有哪些做法不對,而不是一味的認為孩子是錯誤的。
例如,孩子想買昂貴的文具,父母反復勸說孩子就是不肯罷休,這時候,父母不能把孩子直接拖走或者是破口大罵,而是應該思考,孩子是否知道錢的意義?他是否知道60和600的區別?父母有沒有給孩子形容過?考慮過這一系列問題后,父母就應該明白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了。
與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
孩子畢竟不像成年人,不論是考慮問題的角度還是深度都不能那么清晰。這時候,父母就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去溝通,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去一味地教育孩子。當孩子犯錯了,一定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弄清楚他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像曾經的一檔綜藝節目,孩子將客人家的零食都塞到了書包里,爸爸看到后很生氣,直接就批評了孩子,孩子也沒有解釋。
事后,那位爸爸冷靜下來后又去問孩子為什么這樣做,孩子說,只有自己吃了,想讓別的小朋友也能嘗嘗,爸爸聽后十分內疚,如果不是自己來問了孩子他的真實想法,那自己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傷害啊
講究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于孩子犯的不同錯誤,父母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同樣,面對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也不同。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犯錯,父母就應該想是不是自己沒有像孩子說明他的錯處、后果,又或者孩子調皮,明知錯誤還是要犯,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嚴厲一點了,而不能一味的“溫和”。
對于內向的孩子,父母更應該好好溝通,因為如果孩子真的被誤會了,他們也只會憋在心里,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
【編者寄語】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需要家長們付出很多的耐心、時間、精力去慢慢探索。父母也是人,也會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只要父母愿意改,愿意學習科學有效的育兒方式,我相信,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會越來越和諧,家庭的矛盾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