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懂數學如何輔導孩子(小孩數學怎么輔導都不會)
為什么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輔導的很好,自認講得很明白,孩子就是聽不懂呢?科學輔導孩子除了耐心外,確實還是個技術活,特別是數學題。小學數學特點是學習內容簡單,但學習內化過程一點不簡單。要想真正有效輔導,家長還是要做功課的,不能簡單化孩子面臨的認知困難。一二年級雖是基礎概念,但從加減到乘除本身就是孩子數學思維的飛躍。三年級以后,首先要有個認識,家長的知識儲備,思維方式和孩子的是不同的。我是王老師,專注于小學數學!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輔導孩子注意事項
當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需要家長輔導時,我建議按以下步驟來做:
① 課本知識重難點
引導孩子說出問題考察的是哪一單元知識點,是不是孩子沒理解?
這就要求家長起碼對這學期數學主要單元內容有個了解的。比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八個單元主要內容。引導說出哪個單元,哪個知識點自己認為是難點。
拿運算來講,是螺旋式的課程結構,一二年級基礎算理沒學會,三年級勢必會學得比較困難。數的認知拓展(數位的擴充)又是運算的基礎,這兩項是貫穿小學數學全過程最基礎的內容。
到了三四年級,整數概念系統基本形成,接著是小數。我一直建議重視數位的系統拓展,在趣味數學專欄中都設置了數位練習表。可以涵蓋從億以上整數部分到小數部分,更重要的是結合生活中的數去積累認知經驗。
分數概念的獲得,對于孩子來講是一個大的突破,數不但可以表示實物,也可以表示實物的一部分。其實很多國外教材,對于分數認知啟動的是比較早。
② 審題
輔導不是給孩子講題,而是引導正確的思路,也就是啟發式輔導。
讓孩子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數量關系是什么?
【歸總問題舉例】小華每天讀24頁書,12天讀完了《父與子》一書。小明每天讀36頁書,幾天可以讀完《父與子》?
數量關系:總頁數相同。
“一圖頂千字”,從我們大腦結構來講,也對于圖像接受效果更好。通過一些邏輯圖示教會孩子梳理題目,和解題思路。從而可以審題 → 思路 → 做題。其實這就是數學邏輯思維鍛煉和數學思想運用的過程。
③ 解題策略及舉一反三
按照思路寫下過程,列出算式,步驟完整,正確計算,書寫清楚。
建議把完整步驟寫下來,第一可以看孩子是否思路清晰,是否有了自己的解題策略?第二可以養成嚴謹的數學態度。回頭檢查的時候也比較清晰。為保證正確率,最好建議孩子驗算一下。
家長可以根據題型,更改下題目,或者讓孩子思考有沒有其他方法解題,比如這時可以導入方程解法,或倍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