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行危險游戲,不聽勸告,這一招比打罵更有效下載(孩子玩危險游戲不聽批評)
今天天氣比較好,下午帶孩子們小區散步,遠遠聽見有孩子哭聲,走過去一看,是陽陽在哭,陽陽媽坐在旁邊的長椅上生氣,陽陽跟大寶是很好的玩伴,大寶看見陽陽在哭,就一直往那邊走,本來我是不打算介入別人教育孩子的,怕孩子認為有人給他撐腰,影響到教育效果,就一直拉著大寶往另一邊走,可大寶說陽陽在哭,要給他紙巾,說完就抽了兩張紙巾跑過去了,我只得跟上了。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走過去拉著陽陽問:“陽陽乖,怎么哭啦?”陽陽委屈的拿小眼神瞅媽媽,不吭聲,陽陽媽聽見我問了,就開始數落陽陽:“你說你,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叫你不要走花壇邊緣,危險,危險,危險,你說你耳朵長哪兒了?今天都說了四五次了,還是要去,非得我拿棍子打你幾下才聽是吧?好吧,我打了,你也知道疼呀?你活該你,誰叫你不聽話。”
聽得出來,陽陽媽,正在氣頭上呢,這種情況,我只能保持沉默,陪著陽陽媽坐在長椅上,讓大寶推著弟弟,跟陽陽去一邊玩去,沒一會兒,那邊又傳來了小朋友們的笑聲。
慢慢的,陽陽媽放松下來說:“小瑞媽,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教育他了,都說要講道理講道理,那他不聽,怎么辦?你是怎么教育小小的?看她多聽話。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呀。”
我回答:“你呀,在氣頭上呢,要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比不上自家孩子的。我家大寶也有氣得我腦仁疼的時候呀,我也打過她的,哪有孩子不挨打的?不過我覺得,陽陽這頓打,好像白挨了,沒多大作用。”
陽陽媽:“哎,看他那樣,我就知道他沒聽進去呢,你給支支招吧。”
好吧,那我分享一個我對于大寶屢教不改的處理方式吧。
那天中午吃飯,大寶又把腿放在桌子架上,往后蹬桌子,她坐在椅子上一會前撲,一會兒后仰的,像玩游戲一樣。為什么說又呢?因為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段時間經常這樣,每次都是好聲好氣的跟她講道理,每次都答應的好好的,下次還是再犯。
這個“游戲”是前段時間去堂姐家做客,在瑩瑩姐那里學來的,以前大寶的吃飯禮儀還算端正,沒想到回家后現學現用,最近吃飯都這樣玩。
我非常嚴肅的跟她說:“小小,停止你的游戲,這是飯桌,這樣很危險。”
大寶看了我一眼,回答一聲哦,把腳放下來了。沒兩分鐘,又放上去了,繼續蹬桌子了。
我再次看著她:“小小,媽媽說,這樣很危險,把腳放下來,待會不小心蹬摔倒了,后腦勺著地怎么辦?”
大寶又看了我一眼,默默的把腳放下來。沒一會兒,她又來了。
這時的我已經有點怒了,看來得讓她吃點苦頭,她才會停止這個危險動作。
走過去,把她椅子后面騰出地來,在地上鋪放了泡沫,在她往后仰的時候,用了一點力,讓她椅子直接往后倒,大寶也跟著摔倒在地上,后腦勺著地,剛好摔到泡沫上。人倒是沒摔疼,可能是嚇到了,“哇”地一聲,大寶放聲大哭,爬起來,就準備撲到我懷里求安慰。
我在她離我懷里還有一臂左右距離擋住了她,看著她哭,我問:“小小,你摔倒了是嗎?”
大寶哭著點點頭。
我:“是因為你蹬桌子玩,才摔倒的,是嗎?”
大寶接著點頭。
我:“很疼是嗎?”
大寶繼續點頭,又把手張開,求抱抱。
我:“媽媽剛剛有說過蹬桌子危險,有可能會摔倒后腦勺,你記得嗎?”
大寶:“嗯,媽媽,我錯了,媽媽抱抱。”
我:“你哭完了嗎?還覺得委屈嗎?”
大寶:“媽媽,我下次不蹬桌子了,你可不可以原諒我嘛。”
安全蕩秋千
這時,我才張開雙臂,抱著大寶安慰她:“好了,摔倒了肯定疼呀,那是因為寶貝做了危險的事情,所以摔倒了,寶貝剛剛沒有聽媽媽的話。你忘了我們約定好的:危險的游戲不能玩。如果寶貝喜歡前撲后仰的游戲,媽媽下次帶你去游樂場玩秋千好嗎?那可比蹬桌子好玩多了,而且,更安全。”
大寶注意力轉到了秋千上,也忘了疼了。
那次過后,大寶還有兩三次忍不住蹬桌子,都被我眼神制止了,這兩天已經沒有這個行為了。當然了,玩秋千的約定,也是履行了的。
就這個問題,我跟陽陽媽坐在椅子上討論了將近一個小時。以下是針對陽陽走花壇邊緣的教育建議:
在制止孩子之前,要先做好兩件事:
1、 換位思考,認同他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
就陽陽走花壇邊緣這件事,孩子覺得像過獨木橋一樣,刺激,而且有成就感,這些都需要咱們去肯定他,你可以說:“陽陽,走花壇邊緣是不是很有趣?你好厲害,這么窄都能通過,而且不摔下來。”
2、 理性溝通:
陽陽走花壇邊緣肯定是危險的,但孩子不怕呀,他們對危險的敏感程度不如大人,這時候,就需要你跟他解釋了。你可以這樣說:“陽陽,走花壇邊緣雖然很好玩,但你看看是不是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摔下來呀?這么高,摔下來可是會很疼的,你記不記得上次你爬樓梯摔下來,腿都摔破皮了?(這里可以給他回憶他以前摔倒的經歷)你喜歡過獨木橋,要不,媽媽下次帶你去游樂場玩過獨木橋?游樂場有安全措施,下面有泡沫,更安全。”這樣陽陽的注意力不就轉移了嗎?
其實這樣的溝通方式,陽陽記憶更深刻一些,你這樣一直跟他說危險、危險、危險,說多了,自己火大,直接上手打孩子,這不是把你自己的情緒發泄在陽陽身上了嗎?這樣,效果肯定不大呀。
或者,你也可以像我那樣,在安全的情況下,用巧勁讓陽陽摔下來,這樣的話,他記憶更深刻,但你一定要在旁邊保護好他。以讓他知道真的會摔下來為目的,別真讓他摔了。
其實制止孩子危險行為的方式有很多:
- 第一、 說教,給孩子講道理、講危險性;
- 第二、 試著讓孩子被危險所傷;
- 第三、 用強制手段強迫孩子聽話。
在這里,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三種方式可能帶來的結果:
1、 一味說教:頻繁的說教,就變成嘮叨了,孩子就容易出現聽覺疲勞,有可能出現抵觸心理或是聽不進去的情況。等到孩子初中,叛逆期來的時候,“嘮叨”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孩子會用盡各種辦法來反抗:頂嘴、沉默、摔東西,甚至是逃離家。
2、 試著讓孩子被危險所傷:這種處理方式不能適用于每一種危險,比如:電、火這類危險是碰都不能碰的。這種方法應該有選擇性的使用: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體驗一下危險行為帶來的傷害,這是可以的,比如上述情況,我已經在地上給孩子做了保護措施,并且,我一直在她身后,能隨時將她接住,就是說,我能確保孩子的摔倒在可控范圍內。
3、 強迫手段:比如說:打、罵,讓孩子不得不聽。現在孩子還小,不懂得反抗,打罵能起到一時的制止作用,但孩子從內心,卻沒意識到這個危險的所在,這樣的方式也是失敗的,要知道:打、罵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
上述三種方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小瑞媽認為第二點更有效,孩子偶爾吃點苦頭沒什么。
對于危險行為制止方式,咱們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
先說教,如果孩子能聽進去更好,不行的話,咱們可以在可控范圍內給她點教訓,若是孩子還要繼續他的危險行為,這種時候,咱們就可以對他進行懲罰:罰站、罰零食、打手心,拿出家長的威嚴,給她威懾力。咱們跟孩子說教的時候,應該點到為止,重復的語言是沒有意義的,不可嘮叨過多,也不可上手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