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一項)
前言:安全教育的范疇很廣,本文主要討論兒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即學校的安全教育。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一提到校園安全,很多人會聯想到:青少年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關系億萬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而提到教育,很多人會聯想到:孩子們端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認真聽講,端坐在明亮安靜的書桌前認真寫作業,一路小學、初中、高中并考上大學,最好還是好小學、好初中、好高中和好大學。
按照這種邏輯:學校的安全教育的內容大約就是標準化的“不能***、要***”式的安全知識宣灌,而目標就是要確保孩子獲取足夠多(多多才算足夠多,這也是個問題)的、最好還是標準化的安全知識,然后成功地、安全長大。
那么,以確保孩子安全和健康為目標的安全教育合理嗎,這樣的安全教育能夠實現安全和健康的目標嗎?
引用馬云多次在各種場合發表的觀點:“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知識,而是如何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教育也不是為了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而是教育孩子未來怎么去面對危險,怎么去面對問題,怎么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同理,“安全教育最大的挑戰也不是安全知識的缺乏,而是如何去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安全教育也不是為了確保孩子絕對的安全和健康,不出意外,而是教育孩子未來怎么去面對風險,怎么面對遇到的問題,怎么從安全、健康、環保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項目團隊基于安全科學、心理學相關理論,將安全教育課程設計的目標進行了定位:讓學習者(參與課程學習的兒童和青少年,以下簡稱學習者)在協作溝通中,學會并實現安全、健康、快樂地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世界和諧相處;落腳點為:帶領學習者在協作中、在運動中、在體驗中玩耍、學習和成長。
為此,團隊將PBL模式引入安全教育與科普課程中。這里的PBL主要側重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作為主動學習方式的代表,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與授受式的課程教學相比,能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深層理解和高階技能。
PBL本質上是 “關于自由的教育”,注重思考方法,更多時候并沒有標準答案;PBL也被認為是目前教育部一直倡導的研學旅行、研究性學習最有效的方法論。
在我們的PBL式安全教育與科普項目中,安全教育并不是要確保學習者的絕對安全,而是通過安全教育,探索如何安全、健康、快樂地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世界和諧相處,藉由安全教育,讓學習者發現自我、發現意義。
在過去和現在,課堂是教你得到正確答案的地方,在將來,可能大部分問題沒有答案,老師不知道,專家不知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