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表現及應對方法(青春期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辦)
有些孩子無法與父母溝通,所以他們干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以向孩子同齡人的家長和同事學習,他們是如何看待和對待孩子的。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太苛刻了。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他們的性格似乎發生了變化。叛逆期如何與孩子順暢溝通?
第一點:認真思考孩子問什么,認真回答。貿然答應孩子的要求,然后反悔,會讓處于叛逆期的孩子非常惱火,更難以信任父母。有的家長習慣性地否認,然后和孩子協商,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反對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我需要考慮一下,然后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回應。
第二點:仔細觀察談話被打斷的地方。當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問題時,孩子往往保持沉默或激烈反駁,打斷了既定的對話。反過來,父母可以通過觀察被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會引起孩子的厭惡,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孩子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很生氣,很可能是他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好,也很沮喪。更沒興趣了。
第三點: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父母往往過分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交流方式無法打開孩子的心扉。如果孩子要接受,父母應該和孩子談談他的生活狀況和興趣。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父母也應該支持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況。
第四點:改變原有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平等交流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讓孩子不開心,反饋讓家長感覺不好的方式,共同探索新的溝通方式。如果孩子覺得父親總是板著臉說話,那么面對父親就會變得不耐煩。父親覺得孩子很粗魯,更加嚴肅,談話升級為沖突。但是,如果雙方都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就可以避免沖突。
第 5 點:與您的孩子討論如何解決沖突。如果家長難以想辦法與孩子達成共識,可以嘗試與孩子商量對策。比如孩子想和同學去遠的地方,家長很可能條件反射性地拒絕。如果你提出你對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擔憂,讓孩子想想能讓父母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就會知道如何為自己著想。
如果您的孩子不想交流,請不要擔心,也不要再吵架。如果您與孩子的關系緊張,這也表明您沒有做好父母的工作。
給自己定一個底線:無論如何,我不會……經常向自己暗示這種“自我溝通”的方法非常有效。就算再和孩子吵架,事后也不要內疚,不斷改善自己的行為,結果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