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兒科醫生(爸爸是醫生給孩子打針)
暑假開始了,母慈子孝的畫面就要來臨。是不是白天上班累得半死,下班回家氣沒剩下半口氣?只要孩子上了學,涉及到作業了之后,那就是怎么看怎么不可愛了。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誰家要是能遇上一個自覺學習的好學生,那真的是燒了高香。可如果不是,那即使老師說了八百遍不要暴力對待孩子,還是忍不住想揍一頓。
但不管怎么說,咱也是親生的爸媽,這一下給打壞了就不好了。兒科醫生這時候出面了,拍視頻講述該如何正確地打孩子,才最安全。
兒科醫生講述如何正確打孩子,這些地方千萬不能碰,爸爸:聽我說謝謝你
小時候總是逃脫不掉被爸媽胖揍的命運,但是現在的學生講究科學教育,所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打一頓,所以我們來看看醫生怎么說。
不可以打頭,容易變成腦震蕩。不能打臉,比較容易趙成耳聾和耳膜穿孔。不能打四肢,也不能劇烈搖晃,否則容易造成骨折和脫臼。
要不說今年的醫學生是報考最多的專業,這醫生就是專業。這一個一個的限制,限制了不少家長的發揮。在考慮學生健康的同時,也要考慮家長的身心。
醫生也考慮到了家長的心情,于是總結出了一個可以發泄的方法。那孩子惹得你很生氣的時候怎么辦呢?去打你老公吧,百試百靈。
嗯,是個負責任的醫生,畢竟子不教父之過嘛。爸爸也是來聽了個科普,然后來了個無妄之災。爸爸: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假期。
除了不聽話要揍一頓,家長們還知道在這個暑假的假期里,還需要做什么嗎?其實暑假是個很好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
暑假期間的習慣培養
首先:時間觀念培養
讓學生定制時間表,即使是暑假,也要按時起床(可以比上學時候晚一些,但是不可以睡懶覺),按時睡覺。
制定好完整地玩耍和學習的時間,細分為,玩耍,課外班,做家務,寫作業,課外書,和其他興趣愛好(可以看電視和玩電子產品,限制時間)。
其次:培養閱讀習慣
課外書在部分家長眼里覺得沒用,其實一本好的書籍,很可能成為學生未來道路上的指引。是人生的導向,或者是低谷里,向上拉起來的一雙手。
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慢慢的就算記不得書里的內容,但書里的精神和觀點,也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再次:制作學習冊
這個是個大工程,可以每天做一些。把教材里的知識點,篩選出來,做成小冊子。特別是不會的,要著重標出來。
這樣不但可以幫助記憶和回顧,還可以找到自己之前忽略的問題,以及知識點。學習冊經常翻一翻,自己制作的,學習起來更有意思。
這個學習冊不單單可以制作以前的內容,還可以預習新內容,等到老師教學的時候,可以更快更好地吸收。
最后:不要忘了鍛煉身體
新課改之后,體育項目的地位,直逼3大主科。體育在中考中的地位也在提升,各大學的錄取考試中,也有對于體育測試的需求,所以這段時間不要悶著孩子,記得每天出門鍛煉。
當然了,夏天鍛煉記得強度的問題。不是體育生的話,正常同學們鍛煉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滿足運動量,普通的有氧運動就可以。
=暑假期間注意人身安全,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這都是老生常談了,不要去野浴,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要貪涼,同時要注意食品安全,以免食物中毒。
每個暑假都應該是快樂且有意義的假期,好好規劃學生的生活,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避免以后爸爸會因為孩子犯錯,而挨打。
學生在小時候,是沒有概念的。怎么舒服怎么來,如果家長放任學生這種性格,很容易在長大成人之后,仍然保持著不自律的行為習慣。
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沒有什么好處。也不要過于相信還說,要給個快樂的童年的說法。這屬于偷換概念,快樂童年不代表懶散,沒有規矩和為所欲為。
小樹不修不直溜,在應該學習規矩養成良好習慣的年紀,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教育。不然到時候坑害的是自己的孩子,希望家長能夠珍惜暑假的時間,期待共同的轉變。最后提醒家長,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想辦法解決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