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扔垃圾看出一個人的素質(關于扔垃圾的沒素質的人)
做個小小的調查:你是怎樣扔垃圾的?可能有人會問,扔垃圾還有什么花樣嗎?是的,人與人扔垃圾的方式不盡相同,今天早上出門順帶著垃圾。一個鄰居在我前面下樓,手里和我一樣提著兩袋垃圾,走出樓門,只見手一拋,兩袋滿滿的垃圾便飛了出去,一袋不偏不倚,正好進了它要去的地方——垃圾箱,而另一袋就不那么幸運了,只聽“啪”的一聲,落在了垃圾箱附近的地上,袋破“餡”出,好惡心。之后,鄰居大搖大擺的開車門上班去。這讓我想到:一會兒清潔工該如何清掃這滿地的垃圾呢?我慢慢的走過去,將自己的垃圾輕輕地放入垃圾桶,走在上班的路上,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如此丟垃圾者在我們身邊不是少數,我們的舉手之勞就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為什么偏偏給人帶來麻煩呢?原因在哪里?在于根本就沒有想別人該怎么辦?我們的思想沒有到達那里,只是想著自己扔掉垃圾就要去上班了,沒有去想這樣的后果——清潔工來收拾這個爛攤子的事兒。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關于德國人丟垃圾的事兒,一個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把它放進垃圾袋,在扔垃圾的時候,不忘在垃圾袋上貼了一張小紙條:內有玻璃,小心!我們想當清潔工看到這句提示,一定會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心田。這除了帶給別人溫暖,也給別人的工作帶來了方便,因為垃圾是需要分類的,看到紙條就可以歸類了。如此暖心的做法,對于一個普通的德國人是很常見的。我們這個泱泱大國,人口眾多,如果大家都能心中有他人,個人素質提升了,整個民族不更和諧了嗎?
所以我要以一己之力影響我的學生,課堂上教給他們如何扔垃圾,讓大家談談怎樣正確的扔垃圾,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人。孩子們的大腦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出五顏六色,他就會展示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他們每一個人也會影響身邊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愿我們都能成為心中有他人的人。就像來到頭條的友友們,我們不需要天天關注漲粉數字,更需要自己的文章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幫助,能夠影響多少人,給大家帶來啟發。提高全民素質,從扔垃圾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