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的話語(一句貼心的話讓人很感動)
在班級管理中,溝通是一種重要的育人方式。在我看來,有效的師生溝通一定要貼著心靈著陸才能事半功倍。
親子關(guān)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guān)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quán)利與責任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不可忽視的溝通策略——適當共情
幾年前,我去一所學校督導新學期開學工作,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小男孩在走廊里一蹦三跳,興奮地呼喊著:“徐老師,我來了,你看看我畫的畫……”小男孩話音未落,只聽一句:“你會不會好好走路,說過多少次走廊里不可以跑跳,還不快回教室!”在徐老師的斥責聲中,小男孩淚汪汪、氣呼呼地進了教室。
事后我了解到,學校規(guī)定學生不能在走廊里奔跑打鬧。為了嚴格執(zhí)行校規(guī),避免給班級扣分,這個班主任“一盆冷水”潑滅了一個孩子親師、分享的熱情。
其實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一種處理方式,既能成全孩子,又能對孩子進行教育:“到老師身邊來,老師看看你的畫……”這是在共情,表明班主任接收到了孩子的心靈電波,愿意傾聽。“在走廊里跑跑跳跳很危險,以后要注意喲!”這是在說教,可這說教里滿是對孩子的在意。
班主任與學生說話時如果不考慮他們的情感需求,那么學生就感受不到來自班主任的關(guān)心,何談教育效果?
不容小覷的溝通細節(jié)——關(guān)注人本身
幾年前,我遭遇了一次溝通失敗的打擊。“蔣松,說你多少次別順著樓梯扶手往下滑。如果扣分,就讓你家長來……”我滿肚子的話還沒說完,蔣松已經(jīng)摔門而去。事后,我冷靜審視自己的言行發(fā)現(xiàn),自己擔心的明明是“蔣松摔傷了怎么辦”,言語卻偏離了初心。如果我在說話時,把落腳點鎖定在蔣松的人身安全上,說“這樣玩很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發(fā)生安全事故,你得受多少罪”,我相信蔣松一定能體會到“老師為我好”的心意。
這次“失敗”,也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說話時往往不善于“就事論事”,而是“以事論人”。把“人”與“事”混為一談,不斷用貼標簽的方式批評孩子,這樣只會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并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我要以此為戒,說話前先想好怎么表達學生更容易接受,這樣師生關(guān)系才會越來越好。
必須掌握的溝通技巧——看到積極面
凡事都有兩面性,學生的言行舉止同樣如此。勤奮好學但考試作弊的孩子必定非常在意成績,一個“看誰不順眼動了手”的學生骨子里可能潛藏的是“路見不平便要出手”的擔當。但在班級管理現(xiàn)場,如果我們不善于全面了解、分析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學生可能感受到的只是老師對自己的全盤否定,對立情緒就會油然而生。
班里曾經(jīng)有一個專愛欺負人的女生李君。有一次,我聽到走廊里傳來她“看我怎么收拾你”的話音,連忙走出辦公室,在那一瞬間,我看到李君“閃光”的一面:她一邊“教訓”一個低年級的小朋友,一邊蹲下身子幫他系鞋帶。“李君,你好有愛心呀。”就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語,卻在李君身上發(fā)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她開始以助人者的標準要求自己。當我給了李君一顆肯定的“甜棗”后,再給她提出改掉不良行為的要求時,她總是非常痛快地接受并改正。
溝通時,班主任的話語必須貼著學生的心靈著陸,師生心意相通,溝通自然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