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初中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孩子上初中了怎么跟老師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很多父母處理不好與青春期孩子的關系。
前兩天,就有家長和君山抱怨,“老師,不是我們不管孩子,是他根本不讓我們管!感覺他越來越恨我。在家里,和他多說幾句,他就罵人。平時一句話也不和我們講,整天就知道玩手機。孩子這么大了,也不能像小時候那么打了。我們現在也只能管他吃飽、穿暖,其他事情真沒辦法!”
初中階段,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正和這位家長說的一樣:不是不管,而是難管!
除了難管以外,最為關鍵的是還容易產生問題。
比如,要恨你!
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了,家長上去拳腳一頓,再哄一下也就沒問題了。但是,初中了,有些孩子的個兒比父母還高,力氣比父母還大,道理比父母還懂,“棍棒+胡蘿卜”在明顯已經失效!
半大不大的孩子,有了一點“成人意識”,對家長的態度從原來小時候的崇拜慢慢變成了懷疑。如何應對?這是每一個家長的大課題!
那么,初中生孩子真的就無法交流了么?君山談幾點看法,希望可以給家長們一點啟發:
首先,孩子青春期時,親子之間的溝通變得困難這是正?,F象,并沒有什么可怕的。
自然規律而已!
我們要做的,是先改變自己對于這件事上的態度,用更平和的心態去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的孩子正慢慢長大,已不是原來那個自己身后的跟屁蟲、身上的暖人小棉襖了!
如果家長不能理解青春期親子關系之間的這種變化,還抱有過去那種要“掌控孩子一切”的想法,最終會導致親子間誤解加深,甚至到無法調和的地步。
舉個例子!
去年,湖南就發生了一件令人發怵的慘案,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竟持刀殺死自己的親生母親!試問,一個孩子和母親之間能有多大的仇恨?經過調查,無非是因為這個孩子不滿母親的管教方式,最后心生怨恨,去廚房拿著菜刀砍死了母親!
我們現在去反思一下這個案例,其實背后不就是青春期親子關系沒有處理好么!只是這個事件極端了一點兒而已!
當然,大部分家庭都不會走到這么極端的一步,但是,親子關系處理不善會給家庭帶來的傷害,這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事實。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討厭”你?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警覺的兔子,很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找洞把自己藏起來。但敏感不等于就不能接近,想想辦法,其實還是能夠溝通的!那為什么現在很多父母反映孩子“無法接近,無法溝通”?原因就在于,很多家長在不自覺地扮演著逮兔子的狐貍。
不相信自己是這樣么?那么看看下面這些雷你有沒有踩到吧!
1、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
關注孩子的學習,沒錯!但是過度關注了,你對孩子的要求里3句不離學習了,這就有點過分了。一道菜吃多了還惡心呢?何況一個話題你還要反復的提,他還要反復聽!
其實,從小學到中學,關于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早就爛熟于心了。過猶不及,你提多了,就容易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你不就是想讓我學習成績好么?我就不學,等我成績差了,看你怎么辦!”
有些家長更過分,天天都是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要想啊,超過了隔壁家的孩子,還有小區其他家的孩子,超過了全小區的孩子,還有整個地區的孩子,人家家的孩子何其多啊,哪里都比得過的?
你應該換位思考一下,這種比較,讓孩子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他想理你才怪!
2、給孩子過多的條條框框!
青春期的孩子,遠沒有幼兒園、小學那樣的讓人省心了,因為父母可以擔心的東西實在太多,比如:升學問題啊、早戀問題啊、手機問題啊、交友問題啊、夜不歸宿問題啊····
然后在自覺與不自覺里,家長與孩子的談話總隱含著這樣的意思:“你不準談戀愛,你不能玩手機,你一點要晚上幾點幾點前回家,你不能交哪些哪些朋友,你不準去網吧·····”
你說的這些告誡,其實都是孩子們向往的事物,都是他們認為很美好的事情,你全都說“NO”。你想想,你都在充當一個什么角色?大反派!死對頭!他們得不到快樂的罪魁禍首!
乖的孩子,他們聽聽你的嘮叨也就忍了,但是,你還想讓他給你一個好臉色?這就太強人所難了!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他“保持沉默”,不理你!所以,很多時候你的孩子選擇不理你,已經是對你最好的回應了。
脾氣差一點的孩子,他們可不會聽你的嘮叨,你說一句,他頂一句,有的時候孩子比你伶牙俐齒多了,一句話就嗆得你無話可說。然后你估計要暴跳如雷、拍案而起,“給我滾!”好吧,君山遇到的很多離家出走的孩子,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
你講的這些道理,孩子何嘗不懂。有的時候,你的告誡反可能給他這樣的提醒,“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美好的事情我沒有去做啊,不去做真的太可惜了!”
3、不注重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
孩子上初中了,十多年的家庭生活,夫妻間早就沒有了過去的激情,家庭生活也往往失去了往日的精彩,夫妻雙方往往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F實家庭中的這些問題,家長覺得影響不到孩子,其實不然,父母關系的變化,孩子其實是最敏感的。根觀察發現,關系和諧家庭里的孩子更加開朗樂觀,也更愿意融入到家庭生活當中去,能把自己看作家庭的一份子;而關系緊張家庭里的孩子則更愿意從這個家里脫離出去,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懷有對家庭的憎恨。
目前學校里,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初中生也越來越多,這些孩子普遍不愿意和人談及自己的家庭,對撫養自己的媽媽(爸爸)缺少感情。在厭學、沉迷手機、結交不良朋友等校園問題里,離異家庭出生的孩子也占大多數。
學生小祿父母離異,自己跟著媽媽,爸爸遠走他鄉打工,一年也不回來看他一次。對于撫養自己的媽媽,他幾乎沒有感情。問及他的理想是什么,他回答,“趕緊離開這個家,去外面打工!”
另外,還有一種家庭,夫妻雖然沒有離異,但是家庭結構卻是失衡的,媽媽會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永遠一副母雞保護小雞的姿態,在這些媽媽的心里,“我的孩子離開我就會完蛋!”無論是什么樣的事情,媽媽都親力親為,永遠不給孩子一點自我發揮的空間。這樣的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之后,會不自覺就和媽媽進行疏遠,因為在他們眼里,這個“多事”的媽媽讓自己感覺壓力很大!
所以,在想如何處理與青春期孩子的關系之前,我們其實先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對于家庭的經營是否出現了問題。
你存在以上3中問題么?
如果有,就別怪孩子要“討厭”你了!
最后,我們聊一聊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我們有沒有什么原則可以遵循呢?君山這里也提供幾點想法:
1、盡量少說話,多傾聽: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挑戰權威,尤其是現在,信息發達、咨詢爆棚,孩子們所能了解的世界我們不一定都能了解,我們的價值觀他不一定都認同,所以,往往我們喋喋不休說得越多,越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激發出他們“憤青”的潛質。
我們最好的應對方法其實是“以逸待勞”:讓他們說,我們只負責認真傾聽,然后慢慢等待、引導,我們最好還要對他說的一些話題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樣子,這樣一來,孩子的興致會上來,不知不覺當中就會向你透露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2、少說繁瑣的事情,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還是上面的那一點,我們嘴巴里那些繁瑣的事情,“今天吃了什么???”“和什么人出去玩兒了啊?”“前兩天的考試怎么樣了?”一聽就讓人生厭。如果拿這些話題作為你們談話的開篇,那么你們的談話十有八九就會戛然而止,或變成尬聊!
正確的開篇是,談他感興趣的話題。比如你可以談談游戲啊(這其實是避無可避的話題),比如可以談一談最新的電影劇情啊,電視劇明星?。∪缓竽汩_完頭之后,還是盡量少說話,多傾聽,其實說到底,你引出話題的目的無非就是讓他多講,然后,不知不覺他就會和你講出更多的東西!
在和學生談話時,我也經常用主要的方法,經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下放一些“權力”,讓他多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很強,已經是半個“大人”了,他們最不喜歡別人給他們做決定,很討厭家長用,“你必須怎么樣”,“你不怎么樣···我就怎么樣···”的語氣說話;對于家長很決絕的話,“當我白了你這種兒子”,他們會很認真。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用狠話去觸碰他的“逆鱗”,容易導致矛盾升級。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可以降低身段,下放一些權力給孩子,比如邀請他參與到家庭的一些重要決策當中來,比如,家里要買什么樣的沙發,裝修的風格要什么樣子的,以后要讀什么樣的學?!ぁぁざ伎梢月犅犓囊庖?,總之,要讓他們盡量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主人,并且自己已經獲得了家長的認可。這樣一來就可以消除他對父母的敵對意識,更愿意與家長交流!
4、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家是幸福的港灣,只有健全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陽光健康的孩子,所以,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為了孩子,我們也要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如果你是一個善良的父母,就千萬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破碎家庭”里的流浪兒。今兒住媽媽家、明兒住爸爸家,或者爸爸媽媽各自有了新家,孩子就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恨你才怪!
結語:
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很難相處,但是不是說不能相處,家長只要掌握孩子發展的規律,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再掌握一些與青春期孩子交流的方法,就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