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什么(家長應和老師溝通哪些問題)
幼兒園開學有一段時間了,你家孩子適應的如何?我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多關注自家娃,也會對老師提出一些要求,但有時不恰當的請求不僅于孩子無益,還會讓老師感到為難,不利于老師工作的開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家長和老師溝通要注意以下幾點: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1.盡量減少老師的負擔,不做“事多”媽媽
“老師,朵朵膽小,麻煩您多抱一下她!”
“老師,妞妞老忘了喝水,你要多提醒她呀!”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我們一方面希望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師能額外多關照下自己的孩子。比如每天做早操,站在后排孩子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不受老師喜歡,誤認為老師不公平。實際上老師的每項工作都是經過思考的:個子矮一點會安排到前面,以免擋著后面的小朋友;動作標準的孩子安排在前面能給后面的孩子做示范。如果家長們過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僅會給老師增添壓力,還會干擾老師的正常工作。要知道,在你的眼中只有一個寶貝,在老師眼中個個都是寶貝。
2.老師不是“保姆”,相信老師的專業
“老師,我家娃還太小,穿脫衣服要麻煩你?!?/p>
“老師,記得讓我家孩子大便?!?/p>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孩子早上入園時或者在孩子的班級微信群里上演。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掛,而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里他們必須學會適應環境,并且勇敢地面對成長的挑戰。他要慢慢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遇到困難了請老師幫助等等。在這個過程里,老師并不是替孩子完成這些事情,而是一個專業的引導者,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起居,相信老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她們能讓孩子成長進步得更快。
3.有“爭議”的問題,盡量私下和老師溝通
“我的孩子很乖的,怎么會動手打人呢?”
“孩子在幼兒園是沒吃飽嗎?”
有的家長在對幼兒園的某些做法存在質疑時,會利用接送孩子的時機,當眾質問老師,或者直接在微信群里聲討老師的過失。小編的孩子上大班學期末的時候,家長微信群里也曾掀起過一場軒然大波,起因是一個位媽媽在群里發了一張孩子膝蓋擦傷的照片。這位媽媽埋怨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而另外一波家長認為老師也不容易,家長不應這樣計較。雙方陣營在群里爭論不休,支持老師的一方還被說成巴結、討好老師。最后,老師出面道歉這才平息了風波。
一件小事因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引發了一場不必要的紛爭和尷尬。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心平氣和地與老師積極溝通,共同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但粗暴和激烈的溝通方式,只會事與愿違。
那么,我們該如何跟老師相處呢?小編認為以下兩點很重要!
1.肯定老師的工作,這是對老師最好的激勵
“孩子最近又學會了好多新兒歌,感謝老師!”
“老師,這次活動組織得太好了,我們很有收獲!”
照顧和教導孩子本是幼兒園老師的職責,但老師們也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所以當你看到了老師的辛勤付出,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或者是自己從幼兒園收獲了專業的育兒新技能,都不要吝嗇贊美之辭,不妨發自內心地對老師說一聲感謝。
這些簡單的鼓勵與肯定可能就是老師們堅守崗位的最大動力。同時,只有家長尊重老師,孩子才能從情感上對其產生敬愛,師生間也會相處得更加融洽。
2.主動配合 ,積極支持老師的工作
“幼兒園今天布置了親子作業,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出色完成?!?/p>
“老師講得挺有道理,在家要好好配合。”
每年開學季,各個幼兒園里“哇”聲一片,老師們也像“打仗”一樣,忙得不可開交:安撫因為入園焦慮而哭鬧的孩子;組織各項教學活動、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幫助家長們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此時,家長的適度配合,對于忙碌的老師而言,無疑是莫大的支持和幫助。
另外,幼兒園老師是與孩子在一天里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也是最能發現孩子身上存在問題的人。當老師提出對孩子的批評、指正時,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采用老師的教育建議,最終獲得成長的是孩子。相反,不配合老師的工作,或只是敷衍老師,那么孩子的缺點也很難得到改進,也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
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園雙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才能將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做到最好,而其中家園溝通是最重要的一環,推薦家長學習億童情商智商課程·父母課程教育音頻《家園溝通有訣竅,六大妙招不可少》,讓家園共育更得法,讓孩子早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