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是超人》的綜藝節目中,馬雅舒因為十分寵溺孩子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在節目中馬雅舒步步不離娃,不僅在孩子生活上過度保護不敢放手,還對孩子事事不放心。
馬雅舒3歲的女兒米亞不僅不會自己上廁所,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甚至連扣子都沒有自己系過。但通過胡可知道孩子3歲時就會獨立吃飯、穿衣了。馬雅舒也很驚訝地說了句:“三歲就學習獨立了?”
馬雅舒和胡可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孩子的規矩方面,馬雅舒只能夠一味的放縱和妥協,這也造就了孩子形成耍賴的個性。當馬雅舒不同意孩子吃冰激凌時,孩子就躺在地上耍賴,馬雅舒就妥協了。
其實馬雅舒的育兒問題,在很多中國父母中是很常見的。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很多父母會煩惱:管孩子過多,會讓孩子過分依賴父母,孩子的獨立性也不會變強。但如果不管孩子,又擔心孩子失去父母的監督后,孩子為所欲為,甚至導致父母管不住。
馬雅舒就是很明顯的溺愛孩子的表現,而溺愛孩子的后果,不需要等到孩子十幾歲,在孩子5~7歲時有了這5種行為便能顯現出來孩子被溺愛的后果。
過于溺愛孩子,孩子會出現哪些行為
處處為孩子著想,已經成為不少家長溺愛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 自我中心強
自我中心就是不懂得體諒父母,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是自己的,這也是孩子自私自利的表現。
孩子不止會出現自我中心強的表現,還會讓孩子學會不斷索取,甚至有些連父母都打。當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就要及時制止孩子了。
- “一哭二鬧三上吊”
被過度溺愛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性格乖張、多變,只要孩子沒有得到滿足,就會一直鬧下去,就像馬雅舒的孩子一樣,沒有吃到冰激凌,躺到地上就是哭。
在孩子的思想里,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導致了孩子覺得自己是最大的,不管我要什么都要聽我的。如果孩子發生這種情況,父母要及時制止。
- 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
被溺愛的孩子,從小到大的事情都是父母幫辦的,所以孩子根本沒受到什么苦,還有的孩子都已經上了大班,甚至還不會自己上廁所。
溺愛會導致孩子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不懂得如何思考怎么解決,而是依賴父母和別人。這樣被溺愛的孩子不僅抗壓能力差,還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
- 愛打人、發脾氣
在商場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父母不給買,孩子不僅又哭又鬧,甚至還會打父母。
很多人在看見孩子打父母的這一刻,心里肯定是百感交集的,一方面是覺得孩子打父母很沒禮貌,一方面覺得孩子是被寵壞了。所以當孩子發生這種事,也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
- “自來熟”
所謂的“自來熟”,并不是平時孩子遇到誰都會感覺很熟悉,這種“自來熟”是孩子到了陌生人的家里,不知道客氣,不管是什么東西都隨便去拿,拿起什么就想要。
這也是因為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缺乏了禮貌和管教。有時候這些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禮貌,甚至還會對不熟悉的人發脾氣。
因為被溺愛的孩子的思維就是,不管我闖多大的禍,父母都能幫我解決掉。
孩子的不懂事、不聽話都是因為父母的溺愛所導致的,如果當孩子離開了父母,那么被溺愛的孩子會怎樣生活呢?如果有這5種行為的孩子,父母要趕緊改正過來。
如何糾正寶寶的壞毛病
1、學會適時放手:
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有些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做。
比如:喝水、穿衣服等,不管最后有多糟糕,只要孩子能夠自己做出來,父母就要及時鼓勵,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讓孩子獨立起來。
還有孩子在上幼兒園階段,孩子可能會與其他小朋友發生沖突,這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自己解決,而不是幫助孩子解決。
2、學會關心自己
學會關心自己也就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在關心自己的同時,也能夠體驗到他人的感受。
3、學會關心家人
在學會關心自己的基礎上,也要讓孩子學會關心家人。
比如:父母下班時,讓孩子為父母倒一杯水或幫媽媽接一下包。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吃。而對于孩子關心,父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表示感謝。讓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并體驗到關心別人的快樂。
4、學會關心周圍人
多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讓孩子學會感謝阿姨的招待。
比如:父母啟發孩子說:“你看,阿姨忙了一上午,為我們做了這么多好吃的,阿姨辛苦了。”
碰到小弟弟或小妹妹想要孩子的玩具,要啟發孩子:“小妹妹想要玩一下你的玩具,如果你給小妹妹玩一下,他會很開心,很感謝你。”
讓孩子了解別人的心理和需要等,多鼓勵孩子去學著關心周圍人。
5、學會關心社會
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不要破壞公物,學著保護周圍的環境、植物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的人。
6、建立規矩:
和全家人商量好統一戰線,每個人都要去遵守,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讓孩子也學會遵守規矩。
父母可以利用自律表來培養孩子好習慣
自律表中含有多種行為習慣的貼紙,比如:講衛生、愛勞動、自己整理等。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不足或缺點來選擇適合的貼紙。
每天還可以根據孩子的進步情況添加自己的評語與意見,并給予孩子獎勵。從而激發孩子想要養成好習慣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