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和孩子溝通交流的對孩子性格(父母經常與孩子溝通)
現在的孩子們都十分聰明,但對于一些逆反心理很強的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總是會反著來,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而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多上心,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走偏。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有人說性格決定成敗,而家長平時說話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家長平時說話心平氣和,對孩子說話以尊敬的語氣,以孩子超強的模仿能力自然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所以說父母的教育很重要。
有些孩子經常賴床、作業也拖拉,或者平時不愛干凈,這些熊孩子的背后其實都是缺乏父母的溝通教育和關愛所造成的。如果一個父母一直沒有耐心地催促和辱罵孩子的話,那就不會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有的孩子思維比較敏捷,性格也比較活躍。這樣的孩子往往犯錯的時候比較多,對于孩子做錯了事情之后,父母的吼叫和打罵只是會讓孩子更加怨恨和逆反。這個時候,父母說的話也基本上都是左耳進去,右耳朵出去了。父母的壞脾氣和壞的語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冷漠。
有一項調查就曾經表明:經常被父母打罵的未成年孩子,都會有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很多的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則是十分冷漠,還有一些孩子十分暴躁,而孩子的這些壞脾氣則在日常的生活里返還給了父母,父母們也同樣承受孩子的壞脾氣。
教育學家都曾經指出:父母的表現其實很大程度會讓孩子養成同樣的性格,比如說平時父母經常吵架,動不動對孩子打罵的話,孩子也會變得臟話不斷,不愿意和人溝通,脾氣更是比較暴躁,性格也是陰晴不定。
如果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平時的溝通和交流都是儒雅有禮貌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也就會形成這種習慣。
我們在遇見陌生人的時候總是不吝嗇自己的感謝,但是面對自己的家人及孩子,就總是會忽略了禮貌和教養。而我們作為父母,其實榜樣的力量是很重要的。
一個幸福的家庭并不是無緣無故就有的,需要大家一起的努力經營,而作為父母更應該在其中做好屬于自己的帶動角色。
一、學會尊重孩子
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不管他有多大,是否明白尊重的意義,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重視,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懂,但是其實不然。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在任何場合給孩子留面子,孩子也會明白自己是被尊重和重視的,這對孩子建立起自信心是很關鍵的。
二、給孩子以鼓勵
作為父母,我們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因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見很多未知的挑戰,當孩子主動做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應該在一旁耐心地對其進行鼓勵,只有鼓勵才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父母肯定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鼓勵是每一個天才出現的必要條件。
三、給孩子以信任
作為爸爸媽媽,在和孩子相處中,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并且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這種信任。
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這對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小天使和熊孩子其實都是一個人,就看我們做父母的怎樣去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