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初一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如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初中)
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家長說:孩子的數學成績一般,家長一方面想給孩子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想為初中理科打點基礎,請問應該怎么做?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來了建華學校17年教學經驗的石慧老師和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的數學學科主任楊曉蕾老師。
楊曉蕾老師認為,孩子數學思維的發展,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具備了抽象能力之后,還需要具體去聯系生活實際。
比如說在看到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或者看到一些魔術表演的時候,孩子能關聯到數學知識內部,用數學的結論性公式定理去解釋、解決這件事。
舉個例子來說,高年級的孩子學會觀察之后,他可能會關注到路邊的井蓋有不同的形狀。為什么這種井蓋要是圓形的,為什么一些逃生的通道要是圓口,像這樣的一些問題,他就就需要動用到他學到的圓的知識、運算的知識來解答。
那么,在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中,楊老師認為,孩子應該有意識地按照這4步往下做。
第一步是,孩子要去發現問題,要提出問題;第二步,孩子要進行猜測,基于他查閱的一些材料,還有一些前期的基礎知識來猜測問題的答案;第三步,要想辦法按科學的研究路徑去驗證自己的猜測,不管是對是錯,都要嘗試去驗證;最后,第四步,通過實驗和嘗試,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能夠用來討論孩子之前的問題,那它就形成了閉環,是有價值的。這樣四步,一步一步往下做的話,孩子就能形成一個科學的思維習慣。
而這個思維習慣就是孩子思維發展的一個基礎,當習慣形成之后,對孩子從小到大的這種學習都能奠定基礎,也讓孩子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就要求問題得有驅動性,得讓孩子覺得“這事還挺好玩的,我這個研究還不錯”,這樣孩子就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又有方法,外部我們家長又能給他助力。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重復練習之后,孩子可能就有一個變化了。
她六年級孩子的時候,就會給孩子推薦一些跟物理、化學有關淺顯的讀物,書本或者雜志,讓孩子??對未來要學的學科有初步的感知認識。??如果孩子感知完以后有興趣,那么在六年級畢業后的暑假,??可以稍微接觸這些學科的學習。
不過,石老師說這個建議是針對學習能力本來就強的孩子。
如果孩子原本小學數學學的就不好,成績一般,那在高年級的??時候,包括六年級畢業后的假期,石老師還是更建議孩子把整個小學六年級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別著急去??看初中的理科知識了。
總結一下:
首先,用四步法則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其次,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提前感知一下初中的理科知識;最后,如果是小學數學基礎不夠扎實的同學,老師更建議在小學階段夯實基礎,用前面講過的方法培養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