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有厭學心理怎么辦(高一產生厭學心理該怎么辦)
網友提問: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高三生厭學怎么辦每天都很低沉?
高三生,每天早晨起來很絕望不想上學,每天喝咖啡提神,中午失眠,社交困難,厭學真的提不起學習的興致。
求解,安慰也可。
01
答復:
我們管心營發現,厭學的孩子,關系是一定有問題的。
其實沒啥人真的喜歡學習,枯燥而又乏味的上學生活幾乎沒有人喜歡,再加上你說自己社交困難,我們管心營接手過這么多的因為厭學而休學的孩子,已經能感受到你在學校的處境。
換做成年人就是,工作不滿意,同事關系還處不好,這種情況下早就離職了。
不過學校生活和工作不同,沒有離職這種說法,即使待著不滿意,也沒辦法改變。
你體驗到的絕望感就是來源于此,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你也改變不了讓你感覺不舒服的環境。
實際上不僅你不喜歡學習,其實你的家長也不喜歡學習。
很多人對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研究來研究去,卻忘記了當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剛好趕上父母中年期,甚至趕上更年期的媽媽。
青春期的子女確實不如小時候乖巧,但是更年期的媽媽也不是省油的燈,沒沖突是不可能的。
另外,中年期的父母,一方面是面對事業的停滯,一方面是面對叛逆的子女,你猜猜中年期的父母會怎么想?
第一反應不是去處理自己的事業,不是自己去學習,而是會認為,自己的事業之所以停滯,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沒好好學習,于是就會強迫子女去好好學習。
但是父母完全忘記了,即使子女好好學習也解決不了他們現在的事業處境,相反他們自己學習才能打破僵局。
很多厭學的家庭中,子女與其說是不愿意上學,更不如說是對關系不滿意,對學校的關系不滿意,對家庭的關系不滿意,這些關系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那么反過來,他只好用自己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02
再回到學習的話題,我們管心營認為,學習有四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自利。
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也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
課本是知識只有到需要使用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怎么沒多讀一點書。
沒有使用價值的知識,注定了不會有學習的動力。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子女并不覺得學習是為了自己學,是為了父母學。
一個常見的沖突是,子女會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在干什么,在學什么,喜歡什么,他們只關心學習這個以后能賺多少錢,任何不能賺錢的事情都指責不務正業。
在這樣的處境下,子女的夢想往往就會破滅掉,父母阻止了子女愿望后,子女也并不會如父母所愿去學習,而大概率會是什么都不干。
學習的第二個原則是有用。
舉個例子,當說一個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時候,大家都很容易忽視掉四肢發達。
如果這個人身強力壯,那么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他靠著發達的四肢就足以解決大多數問題了,那么他就不需要去鍛煉頭腦,鍛煉頭腦在他成長過程中用處不大。
第三個原則,能做到。
比如,很多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為寫論文發愁,這個時候去閱讀一些外國的文獻可以有一些啟發,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英語閱讀的能力,即使有水平可能也不足以閱讀專業論文,那么就沒辦法做到了。
第四個原則,重復做到。
像健身這個事情,鍛煉一小時其實并不難,但是每天鍛煉一個小時很難。
假如鍛煉不能重復做到,那也是沒有效果的。
在現代社會,學習也是如此,假如不能重復學習,重復使用,慢慢也會退化,或者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