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生活(家長如何幫助初一孩子)
從小學邁進初中,學科增加了,一共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足足有13個科目的課程。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一般不會很快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單純靠孩子去摸爬滾打,太浪費時間,畢竟初中就三年,一天都耗費不起,作為家長要起到助推作用,幫助孩子早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1、進入初中,保持住自信心最重要。
所以,最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就是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看書挑簡單的看,題目挑簡單的做,但是要把簡單的題目都做對,讓孩子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要苛求滿分,A+,達到90分,A就很好了。
只要把簡單的題都做對,做規范,首先,孩子能穩在中上,其次,孩子的心態會更平和,當然也會更自信。(學霸除外)
其實,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像從高處往山下滾雪球一樣,看起來每滾一圈雪球都沒有什么變化,但卻會越滾越快,越滾越大,膨脹的速度是驚人的,等到了初二,就會有明顯提升。
2、有了進步,就會自然地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孩子平時多做符合他水平的題目,穩打穩扎,會在心理上產生對自己的“我自己還是很棒的”心理,會覺得做題是一件不難、甚至是一件有成就感、是一件快樂的事,他能找到學習的成就感,這就一定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這一點非常重要,能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情,那成績自然不會差。
3、有了動力,就到了啃難題的時機了。
當我們讀過高中之后,再來看初中的題目,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對,就是這個道理,題目的難度會隨著水平的變化而變化。
當孩子已經可以很順利的吃下魚身時,我們就可以把魚頭給他啃啃了。他之前做的那些簡單的題目,是藏著基礎的,夯實了基礎,自然可以起高樓。原來那些他覺得難以下手的題目,現在會有一種征服感。
以上三點,家長要把握住節奏,切不可覺得初中時間太緊張,中考錄取率太低,而太過焦慮。給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機會,就當自己的孩子是普通智商,平和接受他的90分,甚至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