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有效地加快了腐敗的清王朝的覆滅,積極地推進了歷史的進程,其深遠的影響力,可影響到創建新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把紀念的范圍,特意將太平天國運動,包括在內的原因;不僅如此,而且,把紀念的時間,上溯到1840年的原因。
另外,太平天國,被后世嘖嘖稱贊的優點之一,就是在反清斗爭中,自力更生,明確地拒絕了西方勢力含義豐富的出兵相助,這也是太平天國的進步之處。
清政府不擇手段,和西方勢力,狼狽為奸,也是其落后、腐朽的表現。清政府“戰勝”了太平天國,并不意味著它有多么的進步,實質上,只是重度腐敗的清政府政權,很吃力地“戰勝”了輕度腐敗的太平天國政權之后,就病入膏肓,同樣,走向滅亡罷了。
以前,有一種觀點說,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對此,我以前一直都是認可的。
后來,隨著我了解的深入,我不再認同以前的觀點,現在,我的觀點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六四開,六成,是自身的內訌、腐敗、墮落;四成,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
若不是“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自斷手足,自傷元氣;清政府,要消滅太平天國,還是要耗費更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太平天國運動,即使失敗,時間,也肯定不會是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也不會以區區十四年,就草草收場。
從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到洪秀全、楊秀清的太平天國運動,歷次的農民起義,特色各具,共同點就是,歷史上,歷次的農民起義,都是腐敗的統治階級,把農民逼得沒有絲毫的生存空間;農民們都是被腐敗的統治階級剝削的骨瘦如柴;農民們,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歷次的農民起義,都積極、有力地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太平天國,不是敗于曾國藩、曾國荃之手;不是敗于清政府之手;不是敗于所謂的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而是敗于自己的腐化、墮落,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結論:
對于任何事,外界的觀點,處于種種考慮、限制,而局限于隔靴搔癢,不惜誤導他人。因此,我們不應被他人的觀點誤導,而是應重視獨立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看法,進而形成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