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搗蛋的孩子怎么跟家長溝通(父母不和孩子溝通交流的對孩子性格)
如何與孩子高效地溝通交流?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父母對于孩子,除了家長、導師這樣的身份外,還可以是朋友一般的存在。而如何維系這么多的關系,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高效地與孩子進行交流。
所謂交流,就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互換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做到真心真情,又要做到簡潔高效,防止“話說了不少,但卻沒有起到應有效果”的問題。對于父母來說,與孩子交流如果不注意方法,便可能會犯下一些不大不小的錯誤。因為即使是被人尊稱為“圣人”的孔子,曾經也差點出現過錯誤。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孔子和弟子顏回的故事: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時,好幾天都沒有吃過飯了,顏回好不容易討要到了一些大米,便準備給孔子做一些白米飯吃。豈料,飯快熟的時候,孔子卻在偶然間看見顏回用手從鍋里抓起一把米飯往自己口中塞去。孔子是個極其注重“禮”的人,顏回這樣的做法,讓他難以接受。
所以,當顏回請孔子吃飯的時候,孔子卻開口道:“我剛剛夢到了祖先,我想把干凈沒人吃過的飯先祭祖先。”顏回聽了以后,趕緊慌張地告訴孔子不行。原來,顏回之前吃那一把米飯是因為米飯上沾了許多鍋灰,他覺得扔掉太可惜,所以才會出現被孔子撞見的那一幕。
從孔子和顏回的故事可以看出,如果孔子沒有與顏回進行良好的交流,而是單憑自己“親眼所見”便對顏回下一個“偷吃失禮”的結論,可能后世孔門十哲便將缺少顏回的聲名了。
那么,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問題,達到高效交流的要求呢?
1、要把住重心,提高交流效率。
在一些關系孩子成長、健康等方面的事情上,作為父母一定要切實把它們“當成一回事”,絕不能任由孩子按自己的性格、想法發展。比如: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爭執時,父母就應該及時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認清與他人爭執的危害,可能出現的危險,以及怎么去處理和解決。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在交流過程中,過度關心孩子“吃沒有吃虧、受沒有受委屈”,甚至喋喋不休,消耗了孩子的耐心,就可能讓原本的一場行為教育變成了孩子叛逆、沖動的誘因。
2、要善于啟發,提升思考認知。
與孩子高效交流,就是要在交流中引發孩子對于生活、道德的思考,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開啟孩子的智慧大門。與此同時,要讓孩子在交流中,積極思考父母提出的問題、面對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求原因或者解決辦法。而這就要求父母必須要善于啟發孩子,通過自己循循善誘,讓孩子一步步向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成功或突破,變得更加自信,產生自內而外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3、要注重方法,激發求知欲望。
不要在孩子正專注于其他事情的時候強行與孩子交流,而是利用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為切入點,讓孩子引起思想上的共鳴,自覺參與到與父母的交流之中。
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認知-實踐-再認知”這個過程中,增強孩子獨立的能力,讓他體驗到揭開奧秘所帶來的愉快和滿足。要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不要因為孩子調皮、搗亂便對孩子沒有耐心,更不能漠不關心、搪塞敷衍,而是要通過交流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讓孩子在交流中不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