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寫作業到很晚(初中生每天寫作業到很晚怎么辦)
國慶假期,有個朋友和我聊天,抱怨孩子上學時每天寫作業寫到很晚,第二天上課時都無精打采的,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他和我描述孩子學習狀態,在家學習,一會出來吃點水果,一會出來喝點水,一會用手機查一下資料,最終,學到很晚很晚,
影響孩子孩子寫作業,導致拖沓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孩子沒有掌握高效寫作業的方法。
很多孩子放學后寫作業,要么磨蹭,要么拿過來就寫,沒有計劃,這做一點,那做一點,效率非常低。
初中生怎么能提高做作業的效率呢?
第一:做好準備
一是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有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寫作業,媽媽在旁邊玩手機,爸爸在打電話,弟弟或妹妹在客廳玩玩具,這些都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寫作業的環境。
孩子的學習桌上,除了學習的筆和書本外,其他什么都不要放,包括水果、水等等。
二是給孩子五分鐘準備時間,給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比如喝水、上廁所、吃水果等等,讓孩子把這些事情在五分鐘內完成。
并和孩子說明,這五分鐘之后的四十分鐘就是專門學習的時間,不要再出來喝水、吃水果,影響學習效率。
第二:復習
寫作業前一定要先復習,如果缺少這一步,會造成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白天記得筆記;或者一邊寫作業,一邊看教材等各種各樣的壞習慣。
一碰到不會的題,就想著問家長,問同學,用手機查答案,甚至會一邊做題一邊看答案。
試想一下,我們中考的時候,不會給孩子資料或手機讓孩子去查,考試考的就是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平時什么樣,考試不會忽然變好,只能因為緊張而把缺點更加暴露。
一是回憶
在打開教材、筆記之前,同學可以先回憶一下今天白天老師都講了什么?哪些知識自己比較清晰的想起來,哪些知識自己印象模糊。
二是翻看教材
整體看看白天老師的講課內容,重點看剛才回憶時感覺比較模糊的知識點。
三是看筆記
看完教材,可以打開白天記錄的筆記,詳細看看,快速的復習一遍。
這樣下來,可以幫助孩子對新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還可以幫助孩子改掉一邊做題一邊看筆記的壞習慣。
第三:完成作業
一是難題后置
在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有某道題自己讀了兩遍,還沒有思路,或者會做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怎么也做不出來,那么,就把這道題放一邊,先做其他題,等其他題都做完了,再來攻克這道題。(考試的時候也可以應用這個方法)
二是家長的作用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打攪孩子,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但是也不能完全讓孩子放飛自我,可以讓孩子在自己視線范圍內,比如孩子自己一個屋子的,孩子最好開門做作業,家長在自己的屋里看書即可。這樣既保證不會打攪孩子學習,同時對孩子的心理也起到一定的監督和警示作用。
三是孩子做作業盡量多動筆
計算用演算本而不能用計算器,解題步驟也要盡量寫完整。這樣保證考試的時候盡量不因為步驟問題丟分。
我們可以在孩子全都做完作業后,翻看答案,比對答案的步驟和孩子的步驟的差異,盡量保證步驟不出錯。
四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每學習四十分鐘,都要給孩子五分鐘時間休息一下腦筋,放松一下,吃點水果,喝點水,上次廁所,然后再投入下一個四十分鐘的學習中。
只要家長和同學能夠按照我上面說的三個步驟去完成作業,假以時日,做作業的效率肯定能夠提高,孩子也能多出時間休息,第二天更精神抖擻的投入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