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年齡段的親子游戲(適合孩子的親子游戲)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寶媽和寶爸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回家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陪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少之又少,讓寶爸寶媽們放下手機又不知道怎樣去陪孩子們玩游戲,孩子們自己玩又怕這個不干凈,那個不干凈,直接剝奪了孩子玩游戲的權利。其實,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樂趣;對父母而言,游戲則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最佳形式。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引領右腦調查發現,日常生活中父母多陪孩子游戲不僅有益于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密切親子關系,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而且對于兒童的實物游戲和伙伴游戲也具有重要的促進和影響作用。兒童在游戲中獲得的對待物體的態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際交往的態度、方法會遷移到兒童的實物游戲和伙伴游戲中去。
今天,引領右腦就給各位家長介紹一些適合的親子游戲,不僅鍛煉孩子們的肢體、動作、協調等能力,還可以提升親子關系,分別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和孩子一起玩,并讓他越玩越聰明!
1、手抓小球游戲
適合年齡:4個月
游戲目標:鍛煉寶寶手與手臂活動的靈活性, 感受寶寶的抓握能力
游戲操作:這階段的寶寶稍微有點模仿意識,媽媽們可以半輔助寶寶讓寶寶握個帶刺刺的小球,一起抓握小球球。
2、親水游戲
適合年齡:8個月以上
游戲目標:讓寶寶學會拍打和增加力量
游戲操作:媽媽預先把浴缸的水裝滿;用語言鼓勵寶寶在水中用手或腳用力地拍出水花。媽媽讓寶寶在浴缸或浴盆中;并給予寶寶一條浴巾;幫助寶寶在水中利用浴巾做出一個球;球中不要有水;鼓勵寶寶用手去拍打浴巾球。媽媽在做這個游戲時,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寶寶眼中。
3、分水果游戲
適合年齡:1歲以上
游戲目標:教寶寶認識各種水果
游戲操作:將盛著各種水果的籃子放到寶寶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媽媽抱著;然后對寶寶說:“大熊要吃蘋果,寶寶請你幫它拿一個XX。”隨意說出籃子內的水果,或叫寶寶拿不同的水果。當寶寶熟悉游戲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種類以增加游戲難度。
4、米缸尋寶游戲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游戲目標:教寶寶學會用手去感覺事物
游戲操作:媽媽首先教寶寶各種小物件的名稱;然后把東西放進預先準備的米缸中;再勵寶寶用手去摸米缸中的物件,并說出摸到了什么。媽媽在這個游戲進行的時候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寶寶把眼睛蒙上。
5、傳聲筒游戲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目標:教會寶寶對聲音產生敏感
游戲操作:在2個紙杯的底部,各用針線穿一個小孔,用一條長約60厘米的線串起來;媽媽和寶寶各拿一個杯子,用互通電話的方式傳遞各種聲音。在玩的時候轉過身,兩人彼此看不見,增加傳聲的神秘感。
6、踢坐墊游戲
適合年齡:3歲
游戲目標:教會寶寶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耐力
游戲操作:寶寶先躺在沙發上,雙腳舉高。爸爸把第一個坐墊放在寶寶的腳掌上,讓寶寶以雙腳撐著坐墊后數“1、2、3”,然后把坐墊用力踢走。這個游戲能訓練寶寶的堅持力和忍耐力。由于游戲要求父母把坐墊平衡地放在寶寶腳掌上,所以父母和寶寶之間要充分合作。
7、手指游戲
適合年齡:4歲至5歲
游戲目標:增加孩子與他人的社交能力,鍛煉孩子手指靈活度,及數字認知能力
游戲操作:寶寶和媽媽或家里其他人一起相對而坐,和寶寶一起做:卷心菜呀,卷心菜,里面有個洞洞,一條蟲一條蟲爬進去,卷心菜呀卷心菜,里面有個洞洞,兩條蟲兩條蟲爬進,依次而推,嘭……卷心菜爆炸了,蟲子爬出來啦”媽媽和寶寶相互撓癢癢。
不同的游戲適合哪個年齡階段并不是絕對的,很多游戲都適合多個年齡段。寶寶年齡小,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玩法與游戲規則,降低游戲難度,而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靈活地增加游戲難度、活動強度。
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很可能發生玩不下去的情況。這時候父母不應該直接給孩子出主意,而是該用一些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孩子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等游戲結束后,父母還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收拾、整理現場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