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唯物主義哲學對意識的定義是意識是大腦對外界的反映。本篇文章是想對這個定義作些補充。
2.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我意識的載體,都是自我意識發生的機能和功能,人們完全可以關注自身的意識來加深對意識的理解。
3. 普通人普遍感受到的是自我的性意識。人類進入青春期之后,人的性意識被喚醒,對異性的喜歡、親近是自然的現象,而實際上性意識是人類認知意識的一個典型案列。性意識表明人的意識不但是對外界的反映,也是對人自身內在器官機能的反映。
4. 性意識不但表現在對異性的喜歡和親近上,也可能表現在做愛的夢境上,戀愛的夢境上或其他美好的夢境里,差異只是我們是否理解或讀懂自我的夢境。性意識是新需求的體現,它只是人的生殖機能對意識主體的反映。
5. 性意識表明大腦的意識機能是全天候運作的,表明意識對自身機能的反映都是以擬人的方式出現,擬人的方式驗證了意識的主體是人格,夢境里的人格都是擬人的方式呈現。性意識表明意識除了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也有對自身機能的反映,這才是重點!
6. 意識對自身機能的反映絕不是僅僅只有性意識,性意識僅是典型。人們面對重大壓力時經常會發生做噩夢,做噩夢也是意識對機能的反映。再如,本人腸胃不好,曾經晚餐吃得過飽,夜里做了一個類似希臘神話西西佛斯故事,醒來大悟是胃發出的求救信號。人體某一器官機能的不適或疾病都應該有表征,夢境是它的表征之一,只是經常被我們忽視了。夢境是意識的反映,是人格以夢境的擬人形式表達主體的需求、不適(如壓力)或器官機能的病變。
7. 費洛伊德認為大多數夢境是性壓抑的結果,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費洛伊德把夢境的主體等同于意識主體等同于人格是我所不認可的,需要強調指出的。通過對自己夢境的解讀,至少一部分夢境的主體是器官,而不是整體人格。器官主體在夢境中也是以意識人格的形式表達夢境意識。人體的主要器官不適或病變的時候,以夢境的形式發出信號,關鍵是人們是否能充分的解讀它們的信號。性意識可能是整體人格的需求,也可能僅僅是性器官的需求,這需要辨別。但它提示我們,意識的主體是完全人格也可能是器官人格,這點很重要。
7.1為什么存在器官的獨立意識主體?它說明意識是以神經反應為基礎!正是因為意識是以神經反應為基礎,所以意識不是人類所獨有,低端的生物或許開始有獨立的意識。生物個體在生存和獲取食物的行為中都充分顯示出個體的自我意識,生物個體哺乳期護子行為和血親復仇行為也體現了個體的自我意識。意識的進化存在從反應到反映的階段(無腦機能和有腦機能?)。進而認知與意識的區別是認知是建立在大腦的機能之上,意識與認知是再運動的關系,所以高等哺乳動物進化出認知的初始萌芽但不成熟,唯獨人類才建立獨立的認知方式體系。
8.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五大主要器官如肝、心、脾、胃、腎對應于五行,也對應于君臣等擬人關系,說明人體內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意識反應,并以擬人的形式體現人格主體,在應急的情況下以夢境的形式自我提示。
9. 結合運動的臺階性,意識分為潛意識或前意識正是體現了意識的臺階性。
10. 由個體的意識是對個體處境的內在器官機能反映(反應)和外在環境的社會反映,意識 的反映是全面的系統的。由之上升為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的反映也應該理解為是社會意識的內在反映,對社會環境或國際背景的反映是外在的反映,它也是可以分為內在和外在的區分,也是體系性的整體。
11. 由個體的意識是對個體處境的內在器官機能反映(反應)和外在環境的社會反映,由之理解個體的認知,個體的認知也包含大腦內在加工的過程,即所謂的悟和靈感。
頓悟和靈感是認知的內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