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我們總想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殊不知,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在生命早期,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兒童神經研究中心的醫學博士瓊.盧比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在孩子幼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和支持,是孩子大腦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那些從小能得到母親高質量陪伴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
跟我家住同一層的娜娜就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媽媽在生下她以后,毅然辭去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全身心陪伴她成長。她上幼兒園,媽媽應聘做幼兒園的生活老師,她上小學,媽媽在校門口開了一家文具店。雖然家庭收入減少,但卻從未虧欠過孩子的成長。楠楠陽光自信、樂觀聰明源于她媽媽在事業與孩子之間艱難抉擇之后的奮力托舉。
但并非人人都如此幸運。趙一曼烈士是一位偉大的巾幗英雄,她被捕后堅強不屈,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令人唏噓。但同時她的兒子陳掖賢,因自幼缺少母親照顧,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直至后來在北京工業大學任教之際,不懂得計劃消費,入不敷出,將婚姻生活也過得一踏糊涂,特殊時期因言論不當被打入牛棚,最終于1982年在家中自縊而亡,讓人痛心。家國難兩全,這是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下的無奈之舉,我們不應該去責怪趙一曼烈士,但是事件本身卻充分證明了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最初階段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孩子在對媽媽的模仿中逐漸成長。
臺灣大學心理學教授洪蘭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媽媽身上平和,堅定,溫暖,勇敢等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孩子從中汲取力量,慢慢強大。
我有一位同學,幼時父親早逝,家庭貧困,姐弟眾多,媽媽含辛茹苦,拉扯一幫孩子,早上不明起,晚上半夜睡,孩子們在媽媽的組織下,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將極其困頓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最終姐弟四人都考上了大學,個個小有成就。面對如此困境,假若這位媽媽選擇逃避,怎會有四個孩子的優秀人生?
三、媽媽的眼界和格局也拓展著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冬奧冠軍谷愛凌的媽媽谷燕就是這樣一位見識不凡的女性。她曾每周單程開車四小時,送女兒去學滑雪,只為讓她知道,一件事情,喜歡,就值得去做。她也曾對谷愛凌說:“你不必因為我在斯坦福就一定要上斯坦福,你只需要熱愛你的學校。你長大后不用感謝我,我謝謝你就行了。”這些話語體現出最大的尊重,讓‘為自己而活’的觀念深植于女兒的心中。谷媽媽的大氣度、大格局成就了今天的“國寶小棉襖”谷愛凌。
四、面對孩子的不利處境,有智慧的媽媽選擇擔當而非放棄。
一次培訓,一位在業內有著很高知名度的專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小的時候,算命先生對他媽媽說他面相丑陋,難成大器。他的媽媽卻告訴他,先生說你長相奇異,將來一定是做大事的人。在這種美好的心理暗示下,他的人生果然越走越順,最終在他所從事的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感謝我的媽媽,她接納我的丑陋。”這位專家說。當孩子面對別人的不認同時 ,媽媽的接納才是最重要的。
愛迪生的媽媽也是如此,面對被學校開除的愛迪生,他選擇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接納,用愛心和耐心,引導孩子發揮天賦,走上正確的道路,讓上只過三個月學的孩子,成了偉大的發明家。
當孩子不被理解和認可時,全世界都可以選擇回避,唯獨媽媽們不可以,因為她們是孩子們最后的安全港灣。那位專家的媽媽和愛迪生的媽媽,與其說他們智慧,不如說他們有愛,愛讓他們變得有擔當。
“當她脫下天使的翅膀,穿上了粗布衣服,就決定了要當一位母親。”感謝某位女士,做了我們的媽媽。因為她,我們無須花高額的費用去買學區房,她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