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經常會有媽媽跟我這樣說:“哎呀,今天我又忍不住把孩子吼了一頓,我總是控制不住跟孩子發脾氣,每次發完脾氣我就后悔,賭咒發誓下次絕不再吼,可是再有下次還是忍不住。”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常常游走在情緒崩潰的邊緣,常常忍不住會吼孩子,吼完也會后悔。
信息時代,各種育兒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育兒專家們常常會用各種數據和案例來向我們說明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誠然,吼孩子確實對孩子有一定的傷害,可是這種傷害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只是被各種科學育兒知識無限放大了,那么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育兒博主,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媽媽別懊惱,其實吼孩子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的。
可以讓媽媽釋放不良情緒。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媽媽因為孩子不寫作業,一氣之下自己跑去跳河輕生,后來雖然被人救起沒有釀成悲劇,但經由這個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出,媽媽的不良情緒沒有及時得到釋放,導致她的思想陷入極端,最終走上一條最讓人無法接受的道路。
而這種負面情緒,有的人如上面這位媽媽一樣體現在行為上,有的人則體現在健康上。
在心理學領域,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性情緒。
這些負面情緒會通過影響呼吸、血液、肌肉等多個身體系統,從而影響我們的健康。
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癥,都與負面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充滿心理矛盾、壓抑,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一著急就喉嚨痛;緊張的人則會頭痛、血壓升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癌癥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而生活中的媽媽,無怪乎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天平媽媽
這類媽媽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既有自己的遠大社會目標,又有傳統的相夫教子觀念,日常需要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做好平衡,事業上的成就會讓她十分有價值感,可是往往卻又難以很好兼顧,常常會疲于奔命又搖擺不定。
如果把吼孩子的頻率分成三個等級,這類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是最高等級的了,孩子的一點小問題就能觸發她的情緒,因為她太累了。
第二種:總管媽媽
這類媽媽大多是全職媽媽,丈夫在外打拼事業,自己在家操持一家老小,解決丈夫的后顧之憂,力求做到事無巨細,孩子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管。
這類媽媽眼里很少有自己,大多都是孩子和家人,在吼孩子的等級中,可能會占中等,因為對孩子的事情過于關注,會讓她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多會反思自己。
第三種:百變媽媽
這類媽媽愿意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承載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卻不盲從、不焦慮,會根據自己孩子的特性時常反思自己,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怎么做、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
這類媽媽吼孩子頻率的等級最低。
然而,無論等級高低、頻率多少,我們都會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媽媽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吼孩子,然而很多孩子也還是健健康康長大成才了。
我這樣說的意思,并不是說媽媽們有情緒了就可以去吼孩子、發泄到孩子身上,只是告訴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必苛責自己,你也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緒和崩潰點,懂得在發脾氣之后反思自己,本身就是很難能可貴的品質,所以忍不住吼孩子這件事,就別太為難自己了。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盡量讓自己少吼孩子,從天平媽媽、總管媽媽,盡快成長為百變媽媽。
吼孩子可以讓孩子認識到什么是行為底線。
我相信現實中大部分媽媽都不會因為孩子第一次犯錯就去吼孩子,大多數是因為同一件事自己說了很多遍孩子依然不改,如果此時媽媽們順其自然,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看,我媽說再多我就是不做,她還不是妥協了嗎?
如果讓孩子有這種想法,那么最終孩子會慢慢地更加放肆地蠶食你的底線,以至于到最后讓你完全失控。
同一種錯誤孩子犯了很多次,吼她一次至少讓她知道這是媽媽絕對不能觸犯的底線,媽媽很生氣,孩子下次再犯時,內心多少會有些懼怕。
要明白“吼”不是目的,只是教育孩子的手段。
我曾看過一本書,書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在這本書里,作者也承認父母偶爾也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權重,但我們“吼”孩子,不是為了“吼”而“吼”,而是想要達成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吼”要根據情況適可而止,讓孩子及時停止當前所犯的錯誤,再告訴孩子自己為什么吼、孩子哪些行為是絕對要被制止的,這才能真正達到“吼”的效果。
只是,媽媽們在“吼”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三點:
第一點,不要把你的負面情緒傳染給配偶。
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東西,如果夫妻中的一方心情不好,另一方的處境也不容易,因為他(她)只能在一旁擔心、焦慮,不知如何溝通。
之前我家孩子犯了錯,我也會吼孩子,孩子的爸爸就常常會受我的影響。他沒有認識到“吼”是我制止孩子錯誤行為的手段,而是被我的情緒渲染,內心開始被我影響,覺得孩子的行為真的是讓人難以容忍,從而加入到“吼”的行列中來。
事實上,爸爸媽媽一起“吼”,才會給孩子造成最大程度的傷害,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被所有人厭棄,開始懷疑自己,從而自我厭棄。
后來我跟爸爸溝通了一下,告訴他我的真實想法,之后他便不再受我情緒影響,只是在我教育孩子的時候默默走開,或者保持沉默,他知道我內心自有分寸,會告訴孩子為什么吼她,讓她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當然,吼孩子的時候家人也不能跟你站在對立面維護孩子,這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該聽誰的,到底是對是錯,從而無法真正改正錯誤。
第二點,吼完孩子要告訴孩子自己就是論事。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告訴孩子自己是針對犯錯這件事,不是不愛孩子,事情做錯可以改,媽媽是永遠愛你的。
這樣就讓孩子有了主心骨,不會認為爸爸媽媽因此不愛她,從而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而且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因為自己犯了錯就不愛自己,孩子也會更能夠接受你的“吼”,并且愿意為了爸爸媽媽的這份愛,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三點,能不吼就盡量不吼,做個成長型父母。
吼孩子雖然并不如網上渲染的那么多壞處,但也確實會影響親子關系,所以作為父母,能不吼還是盡量不吼,用更加平和的方式也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