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模式(和孩子的溝通模式)
可以說,夫妻吵架,孩子是最無辜最直接的受害者,他們受到的身心創傷是短期內難以愈合的,這就要求父母在解決矛盾的時候多想想孩子,盡可能地避免爭吵,那么說到與孩子的溝通,父母究竟需要采取哪種模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敬請閱讀本篇——最佳溝通模式。
當長大成人以后,我們幾乎都形成了自己比較固定的溝通模式了,這個溝通模式就像習慣一樣被固化了下來,我們經常會去使用,但是這種溝通模式的水平是怎么樣的?它幾乎決定著你的人際交往的水平,它也幾乎決定著你親子關系的水平。我來講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來判斷一下故事中孩子的父親,他的溝通模式是什么樣的?有一個高一的孩子,有一天他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老師我覺得我是獨生子女當中最倒霉的一個。我首先聲明一下,這句話我可是聽過很多孩子說過,他們認為他們是獨生子女當中最倒霉的一個。我說為什么呀?他說我也搞不清楚我爸爸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一個高一的孩子,他爸爸是不是真的愛他,他都搞不明白。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嗎?來聽這個孩子接著說,他總是跟我過不去,十幾年了,他總是在壓我,我說什么都不對,小的時候我就怕他,只要他一瞪眼,我就趕快把頭低下去,不敢看他。慢慢長大了,矛盾也越來越激烈,他看不慣我,我也看不慣他,他幾乎沒有跟我好好說過話,要么就是不說話,要么一說就是指責我。當然都不是我的錯,在他跟前我的感覺就是,我像一條沒有自尊的蟲子。自從他跟媽媽離婚以后,我的日子更難過了,他的脾氣更壞了,前幾天他竟然當著我們老師和同學的面打了我一巴掌,我都懷疑我是不是他親生的?我總覺得我上輩子欠他的,我做什么他都有理由去指責,在他面前我手不知道該怎么放,腳不知道該怎么放。有的時候我都在想,我真的不想活了,我覺得活的沒意思。這份活的沒意思,就說這個孩子經常得不到愛,一個孩子經常得不到愛,你說他活著還有什么意思?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父親的溝通模式可能會是什么樣的?第一,他的溝通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一定是單向的,對吧?一定是單向溝通,就他說你只有聽的份。另外,這里邊還有指責還有權威,就形成了他的溝通模式,給人感覺是冷冷的。所以以至于孩子都在懷疑這爸爸是不是親爸爸?他到底愛我不愛我?讓孩子發出這樣的問號。但是后來我知道這個爸爸非常的愛他,只是愛的方式是這樣的,讓孩子誤解,給孩子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他們之間并不缺少愛,所缺少的只是愛的表達方式,確實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
那么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都有哪些最常見的溝通模式呢?第一種,我好你不好。第一種人說話,整個地就在反映出這樣一個信息,我是好的,你是不好的。這種人呢,他有一個潛臺詞什么呢?就是我是王子,你是青蛙,已經把自己放在王子的位置上去了,周圍所有的人都不過是青蛙這樣的人。他有什么特點呢?我總是正確的,即便是我錯了,我都會從你們旁邊人身上找理由,我是不可能錯的,即便是發現我自己錯了,我也絕對不會當眾認錯。他的第二個特點是什么事情都必須聽我的,至上而下地壓給到人的感覺,就是特別強勢,容許度不夠好。那這一類的父母他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他們的語言有些特點,我可以把他們經常使用的語言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叫什么呢?權威型,這事我說了算,你必須停止啊,告訴你不聽我的不行,必須按照我說的去做。權威型,他們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第二種是指責型,我早就告訴你,這樣不行吧?你不聽我的,你什么時候能變得聽話?不聽話,后果就這樣,看到了沒有?指責型。第三種類型,嘲笑型。怎么樣?小子,我說你不行吧?你還不相信,從來吧,按照我說的去做,說你不行你就不行,還不信?嘲笑型。請問這樣的話,就是我是好的,你是不好的,它帶給孩子的負面的影響會是什么?第一,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再小都有自尊心,而且天生的,他們都愿意去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但是你卻在打擊他的自尊心。第二,如果你經常打擊他的自尊心,就會經常的挫敗他的自信心,經常去打擊他的自信,就會讓他喪失自信。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信了,他不能夠把自信帶入到學習當中去,帶入到生活當中去,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第三,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你說我不行,是吧?你越說我不行,我越要說自己行,你越不讓我犟,我越跟你犟。青春期這個年齡,他很可能會去逆反,故意跟你對著干,故意惹你生氣,故意說一些讓你難聽的話,以牙還牙。第四,如果你太強勢了,你總說人家不好,會讓孩子產生恨,我好恨這個爸爸呀,他為什么總說我不好?我難道就沒有好的地方嗎?他為什么從來不說我那些好的地方?我怎樣做,他都說我,我好急呀!把孩子逼得急了,就恨上你了。這是第四個負面,第五個負面就是榜樣的作用,他很可能也用這種權威式的指責的語言去對其他的人說話,很可能他也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未來長大成人了,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人說什么呢?哎呀,其實說句實在話,我特別不喜歡我爸爸這種說話方式,我是很排斥的,可是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偏偏像了他。有沒有這種?也沒這種經驗,我特別不想像他那樣,可是我為什么要像他?就是那么小的時候,你已經學會了,想改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當自己沒有做覺察的情況下,改起來是很困難的。這就是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來看第二種人。第二種,你好我不好。跟剛才不一樣啊,你是好的,我是不好的,你是對的,我是不對的。這樣的人,他們的潛臺詞是什么呢?你是天鵝,我是麻雀。這樣的人,他們是缺乏自信的,他們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可以的,我是做不到的,所以在跟孩子溝通當中,他也會有三種語言的類型。第一種類型是什么呢?是討好型。他會去討好孩子,孩子,只要你別再去上網吧,你不學習就不學習吧。他為了討好孩子,甚至可以放棄原則。你聽到沒有啊?孩子,你的身體不好,你要不想學就算了,你只要別再犯病,孩子你別這樣,你只要別生氣就好。討好型的。第二個類型是自責型的,這種類型的人,一個是與他的溝通模式有關,一個是與他的婚姻關系有關,像單親家庭里面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自責啊。孩子我知道,都怪我不好,才害得你這樣。我是不好的嘛啊,才害了你,你是好的啊。其實孩子你沒做錯什么,都是我不好。自責型。第三種語言類型是自卑型。算了算了,孩子咱不跟人家爭了,爭不過地算了,不跟他們爭了。這樣很自卑的,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或者說我就覺得這事沒把握,我說不要去吧,你看看結果還是這樣?咱不行就算了,沒關系的,甚至經常會找理由給自己開脫。你知道嗎?這種人的進取精神,求發展的精神,創造力的精神都會是非常弱的,那他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第一也不能夠好的,無法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你自己都是不好的,你自己都是弱的,你如何幫他建立起自信?如果自信都建立不起來,又能夠如何的去維持自信?這是很難做到的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影響。第二個影響,你很可能會去壓制了孩子的創造性。要想去創造一定要冒險,但是這類人是最不具備冒險精神的,他害怕,他膽小,他覺得自己不行,他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要去闖蕩的時候,他一定會把他裙帶會怎么樣?系得特別緊。還記得前幾篇里,我們講的裙帶的故事嗎?會緊緊地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上,不可能放松起來,讓孩子不可以遠離他,都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這正好是我要說的第三條,就是如果你有了這樣的一種狀態,總覺得他好,你是不好的,于是你就把裙帶拴得很緊,你不讓孩子遠離,不讓孩子去闖蕩,于是在您的這種思想教育下,孩子很可能是不夠勇敢,不夠堅強,不夠大氣,斤斤計較,會小心眼。所以你看我所說的這些都不是方法的問題,是我們思想理念的問題。第四,也是榜樣的作用,我們真的很擔心你長期的這樣陪伴他十多年,會不會把這種方式傳給了孩子?讓孩子也學會了你這樣的溝通模式,走到哪都是,哎呀,你們是好的,哎呀,你們真好呀,你們真行,我不行,我可不行。你是好的,我是不好的,這種溝通模式也挺害人的。那第三種溝通模式是什么呢?是最糟糕的一種溝通模式。第三種,你不好我也不好。這種人,他的潛臺詞是什么呢?我才不是癩蛤蟆呢,你也不是天鵝,不承認自己是好的,也不承認別人是好的。事情發生了,他首先會往那個積極處悲觀處,往那糟糕點去想。這種人還有種什么特點呢?就是他實際上經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開心的。他經常冷嘲熱諷,說人家不好。但是反問,我們看看這些人通常也都是大事無成的。就是自己也成不了大事,同時呢又看不起別人。這可要了命了,都不好,那這個世界還不灰暗一片?可以說父母不好,孩子也不好的溝通模式是最不可取的。那么這種類型的父母在平常和孩子溝通交流時都會用到哪些語言呢?一種類型是沮喪型的,很沮喪啊,說你完了,害得我的辛苦也白費了,經常表達這樣的意思,或者說你生氣有什么用?我還生氣呢。就你生氣就不好,我也還生氣呢。你不好我也不好,第一種類型,沮喪型。第二種類型,叫做威脅型。為什么會去威脅呢?因為他自己內心是消極的,是冷漠的,是冷酷的。這種人是最容易有情緒的,他為了對付這個情緒,他會去打擊別人。打擊別人用一些威脅性的語言,比如他會說你要是考不上,我可沒辦法再管你了啊,你要是考不上你不好,我可沒辦法再管你了。就是你不好,我也不好。威脅這種思維模式是很可怕的。第三種語言類型叫做什么呢?叫做放棄型,就放棄掉了,會說什么呢?會說你自己不努力,我有啥辦法?我也是無能的,無助的,你不好,我也不好,就放棄了。或者說我看你有什么辦法?反正這事我是對你不抱希望了,你沒辦法了,我也沒辦法了,倆人都不好。或者說嗨,就這樣吧,我看見弄不出個什么名堂來,唉,我是不抱希望了,你不好,我也不好。各位,你不好,我也不好,是最糟糕的一種溝通模式,它帶給孩子的惡劣影響有哪些呢?第一條就是它會讓孩子自踩。我想好,但是我好不起來,因為從來沒有人說過我好。我想得到愛,我想有愛,可是爸媽也不好,他們自己都說他們不好,那這種愛的堅定感從哪來呢?沒有。而且這種人給孩子的影響會是什么呢?就說他將來長大的話,他會看不到自己的優勢,他總覺得自己不好。這是很可怕的,別人貶我們還不能讓他貶呢,何況我們自己踩自己?誰帶給他的呢?很可能是來源于父母。這樣不良的溝通模式,給孩子的第二個影響,讓孩子感受不到父親愛的力量在哪,也感受不到母親愛的力量在哪。你說你感受不到外面人還好說一點,最親近的人,他的愛你都感受不到。一個最直接的危害是,將來找對象,他可麻煩了,他沒有感受愛的能力,所以呢,他一輩子都在尋找愛我的人在哪里?愛我的人在哪里?愛我的人在哪里?他一輩子在尋找,就在身邊,看不見,感受不到,也許結了婚以后,愛人對他挺好,他依然會覺得不好,接收不到這種信號。所以他還會去找找找,以至于他可能會有四五任愛人,是因為他不懂得去接受愛,接受愛是需要一種能力的,他不具備,或者這種能力他非常弱好。你不好我也不好這種溝通模式帶給孩子的第三個影響就是抱怨。其實剛才你看說那些話,那種語言類型里邊都包含著有抱怨,不滿,厭惡,都有這種東西在里邊。那很可能孩子去抱怨,首先他會抱怨他自己,我怎么這么倒霉呀?我怎么命這么不好啊?我自己就不好,我自己都不愛我自己,別人誰能去愛他?抱怨父母,抱怨老師,未來他會抱怨社會。你不好我也不好帶給孩子的第四個影響依然是榜樣的作用。真的很擔心,萬一孩子也學會了你這種溝通模式,走到哪都是你不好,我也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不好,學校不好,社會不好,誰都欠他的。這樣的人,他如何的能夠受人歡迎?他如何的能夠跟別人合作?他如何的能夠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可以說,以上三種都是不好的溝通模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消極負面影響,那么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沒有一種最佳的溝通模式呢?有,就是第四種,我提倡都向第四種人靠攏。什么人呢?第四種,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那能解決問題嗎?那你聽聽看,你好我也好這種人,他的潛臺詞是什么呢?你是黑天鵝,我是白天鵝。什么意思呢?我們都是天鵝,我們一樣的擁有藍藍的天空,我們都能夠翱翔天空,我們都一樣的,能夠飛得很高。我們都很好,只是特點不同,顏色不同而已。這樣人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不管他跟誰在一起相處,沒有輸和贏的概念,說我一定要戰勝誰?沒有,我干嘛要戰勝你?你現在第一名,我才第二名是吧?我要戰勝我自己,我要讓我自己跑得更快。他在溝通當中,語言也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叫肯定型。就是很容易去肯定對方,很容易發現對方哪些地方值得肯定。他會說,哎呀,孩子,你這樣做真好,我同意你的做法,你不僅說得很好,而且你還給媽媽也帶來了新的啟發,真好。你看看你好我也好,你的想法是對的,你要給我帶來的啟發,我也是好的,這是肯定型的。第二種語言類型是理解型的,我知道你是怕媽媽傷心才這樣做的是嗎?你是好的,我知道你是好的,你是想不讓媽媽傷心,我理解,我也是好的。再比方說,你是不小心才這樣的是吧?媽媽理解的,你是好的,我也是好的。第三種類型的是共進型的,什么叫共進型?,洗洗手,來啊,共同往前走啊,這種是什么呢?說孩子,來教教我,教教這上網,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共進。你來教我,兒子需要幫忙嗎?說一聲啊。這件事我們絕對不放棄,可能需要幫忙嗎?我絕對不放棄啊。這就是共進型的。你能這樣想真好,我支持你,這就叫共進型,這多好啊!聽起來都很舒服哈。第四種人帶給孩子的影響有哪些?第一,自信,這樣的孩子,相信自己是好的,他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他也有能力去愛別人,這條對于他幸福人生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鋪墊。第二,他寬容,他允許別人犯錯誤,他也允許自己犯錯誤,他會給別人留有空間,也會給自己留有空間,是一個容許度很好的人。第三,也是榜樣的作用,假如說我們的孩子在這種溝通模式當中,他學習了,他學會了,他帶著去走,他讓他的人生之路走到哪里都覺得你好我也好,這個世界都是好的,我想這才是真正我們想要的好。最后呢,祝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夠擁有良好的溝通模式,那就是你好我也好,整個世界都好。再次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