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到教育孩子的話題,他們經常被問到:怎樣培養積極主動的孩子?
我也是經常被問到,很有共鳴,結合經驗談談我的想法。
1、注重孩子每次成功做事的教育
孩子從一歲學學說話開始,接著穿衣服、穿鞋子……對掌控做事逐漸有了感覺,并喜歡這種感受。
家長引導或發現孩子學會一項技能時,抓住這個時刻,多鼓勵夸獎孩子的成功。孩子得到積極反饋,就會愿意積極主動去做。
記得女兒2歲多的時候,拿著襪子,自己套進了腳上,雖然看起來還是歪歪扭扭。我還是拍手夸她:哇,我們寶寶可以自己穿襪子了。太厲害了…接著,連續幾天,她都積極主動去穿襪子,而且越來越好。
家長鼓勵孩子什么,孩子就愿意做什么!
2、和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不會每件事都會一次成功。經常會有失敗的情況出現,這也是一種積累經驗,鍛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機會。
只有接受失敗,才能積極思考。
之前有個家長反映說:發現孩子思考問題,經常從消極方面出發。比如,在學校畫畫課,其他同學畫好了,她還沒畫好,就覺得自己學不好畫畫。乘法口訣記了幾遍,沒記住,就說自己記憶力不好……這可怎么辦?
我問家長:孩子每次做得不好,有和孩子分析原因嗎?找好的方法嗎?
家長回答:沒有,只是安慰鼓勵她。
我建議她:孩子再遇到這樣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讓孩子找到好的方法,會更能幫到孩子。
要讓孩子積極主動做事,先讓孩子明白做事是有方法的。
3、家庭成員先做到積極主動
我認同一個觀點:優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優秀的家長!
想培養積極主動的孩子,家長們要先做到積極主動。孩子小,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孩子學習方式,經常也是跟隨學習方式。我們家長做得好,自然能影響孩子做得好。
這就是為什么教育專家們都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巨大。所以,不是特殊情況,孩子12歲之前在父母身邊成長是最好的。
積極主動是優秀的品質,希望更多的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