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孫占元
孫占元,河南林縣臨淇鎮三弓水村人,1946年加入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志愿軍入朝作戰,在上甘嶺戰役中他擔任阻擊597.9高地來犯之敵,他在戰斗中作戰勇敢,多次打進攻的敵軍,后為了掩護戰友撤退,拉響了最后一顆手雷,與敵人七個敵軍同歸于盡。
1952年11月6日志愿軍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他一級英雄稱號。
第四位:楊連弟
楊連弟,出生于天津市北倉鎮,1949年人民解放軍,他入伍是的兵種是鐵道兵。
1950年10月參加了志愿軍,在戰斗上楊連弟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和大橋的任務,保證了正常施工,是幾次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有力地支援了前線志愿軍戰士的戰斗。
后來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頭部,光榮犧牲,時年33歲。為紀念楊連弟,鐵道部命名隴海鐵路八號橋為”楊連弟橋”,并建立紀念碑。天津市北辰區建有楊連弟紀念館。
第三位:邱少云
邱少云,重慶市銅梁縣少云鎮人,13歲就被四川軍閥抓去當兵,在1949年劉鄧大軍揮師入川在解放成都戰后,邱少云加入解放軍。后來抗美援朝爆發后,邱少云被編入志愿軍第15軍第87團第9連戰士。
1952年敵軍開始進攻391高地,當時邱少云潛伏在高地草叢中,當時敵軍怕有埋伏就發射燃燒彈,草叢立即燃燒起來,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他放棄自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第二位:黃繼光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相信大家對黃繼光英雄肯定很熟悉,80后和90后在讀小學課本一定有關于黃繼光英雄的事跡。在抗美援朝中本想殺敵立功的他,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部隊,因為他找到連隊要求到前線戰斗,連隊對他說后勤也是一樣在戰斗,就這樣黃繼光在后勤待了下來。
然后在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爆發后,由于戰斗的慘烈整個15軍人員全部投入戰斗,就連伙夫都上了戰斗,更別說后勤,當時黃繼光連隊被敵人機槍壓制一時不法突圍,而且傷亡很大,就在這時黃繼光跳出用自己身體擋住了敵人槍眼,為連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令人遺憾的是,英雄黃繼光從小家境貧寒,從來沒有去照過一次相,因此找不到他生前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槍眼的素描畫來代替。
戰后,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并由郭沫若題詞,在1982年連鄧公為黃繼光紀念館,塑像基座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因此在這五人中他的名氣最大的一位。
值得一說的是1953年4月毛主席還邀請黃繼光母親鄧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達了對英雄的敬意。
第一位:楊根思
楊根思,江蘇省泰興縣楊貨郎店人,他在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因作戰勇敢多次榮立大功、小功,華東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抗美援朝時他又投入了保家衛國戰爭,在第二次戰役,楊根思奉命堅守陣地,與敵軍戰斗了一天一夜,接連擊退敵軍8次進攻,當彈藥用盡,敵軍發起了第9次進攻時,楊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藥包,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于盡,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
戰后志愿軍司令員彭老總題詞贊譽他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志愿軍的模范指揮員。”
在這小編向那些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英雄敬禮,他們為保家衛國做出巨大貢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