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垃圾也越來越多,小河邊、街道上、田野里到處堆放著垃圾,這些垃圾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導致人們的生存質量急驟下降,所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迫在眉睫。本次社會活動《我給垃圾分分類》,目的在于引導幼兒了解垃圾的種類,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垃圾箱的標志,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衛士。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
2.嘗試分類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3.萌發環保意識,爭做環做環保小衛士。
活動重點:
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知道將垃圾分類投放。
活動難點:
嘗試分類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
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
提問:這是什么?它從哪里來的?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
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二、基本部分: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
,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都叫做“可回收垃
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
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檢查垃圾桶的垃圾是否正確。
4.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5.特別強調:廢舊電池腐爛會釋放有毒氣體,對人體傷害特別大。
6.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三、結束部分:總結。
1.你還在哪兒見過垃圾堆滿地的情景?
2.如果長期到處亂扔圾,會怎樣?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提醒身邊的親人將垃圾分類投放,爭做環保小衛士。請幼兒到活動室
外面找找有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