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期幾乎是每個家長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尤其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父母特別擔心他們會叛逆,會難受。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處理不好。
1、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既擔心又焦慮。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幫助。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到痛苦。父母應該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感受,幫助孩子緩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2、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
他們的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并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
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待,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來掌控自己的生活。
比如,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穿衣服、洗漱、吃飯、做作業等。
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則更愿意事無巨細地為自己掌控生活。
這樣的孩子,未來更有力量和創造力,遇到挫折時,更容易調整心態,不容易失去平衡。
在孩子成年后,他們的人生道路也會因此而獨立。
所以,請不要再“管”孩子了,在他們想獨立時,再適時地“管”。
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首先要教給孩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好習慣。”
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正面積極向上、勇于承擔責任的父母,才會培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而一個缺乏擔當、沒有責任感的父母,也終將養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父母在家庭中的陪伴和管教。
3、愛孩子,從關注孩子的情緒開始
前不久熱播的《小歡喜》中,英子因為媽媽顧著招待突然來訪的客人,沒時間和自己玩,就生氣地在沙發上亂畫。
發現后問她怎么回事,她拿著畫筆就說:′′我不太清楚。′′
發現她不開心的時候,爸爸會說:”你又畫風大,我不太適應。′′
媽媽的本意是想讓孩子放松一下,讓她查閱一些有用的資料,但在整個過程中,英子表現得越來越不開心,硬是要和媽媽斷絕關系,甚至不肯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
后來在一次爭吵中,英子崩潰了,崩潰地對著媽媽喊道:”我再也不想活成你的樣子。”
其實,很多父母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卻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態度,最終將壞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事,還是因為我們自己做錯事?
你是不是希望孩子順從聽話?
孩子其實是最希望大人能夠聽他的,而不是要一個唱反調的”聽話””””懂事””的孩子。
2、孩子害怕父母的生氣
每一個成年人都會有情緒,尤其是小孩子,因為他們的心智還未發育成熟,心理成長的特點就是害怕自己的壞情緒,所以他們害怕別人生氣。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們不喜歡別人對他發脾氣,也不喜歡別人對他發脾氣。
孩子因為年紀小,會害怕父母對他發脾氣。
他們自己就像是一只被父母遺棄的寵物,沒有任何安全感。
這會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所以如果父母不發脾氣,孩子也不會哭鬧。
3、害怕一個人睡覺
孩子本來就是因為不想和父母分離,才會特別害怕一個人睡覺。
等到有了孩子的時候,他們更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自己一個人睡覺。
但是孩子的心理建設會讓他們害怕一個人睡覺。
當孩子的心理建設,能夠理解這個人離開父母,走向獨立,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分離時,會特別有勇氣。
4、特別想要一個人睡
有時候,孩子會害怕一個人睡覺,只是因為他覺得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或者是對自己沒有安全感。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有一個人陪著,可以一直陪伴著他,在他睡著之后,他會覺得有一個人陪著他,他會覺得心里會很溫暖。
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給出了一個非常詳細的問題,我們給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就拿剛才那個案例來說,我們就可以在跟孩子商量的時候,提出一個條件:
這個孩子必須要非常喜歡,才可以跟他睡一個房間。
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可能會去偷偷地走一些東西,但是他可能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去拿一些東西,去跟別人玩,去爭取一些東西。
然后去拿一些其他的東西來交換,這樣的話,他會去找一些同伴去比較,也許會發現別人有一些什么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