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有很多的表現,不聽話了,也學會犟嘴了,不和父母溝通,對待父母的態度表現為很叛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很有主見。有時候又表現為極度的自尊,他們渴望大人的權力,自由和掌控。卻又沒有成人的能力,很多時候又表現為極度的自卑。自尊和自卑不斷地交替,導致他們非常的敏感。
家里如果有一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庭氛圍時常會亮起紅燈,電視劇《帶著老爸去留學》中周佳楠的女兒對著她大喊大叫,聲稱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對母親的攻擊讓人震驚心痛。
作為父母,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培養的孩子有一天會恨我們。
其實,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定程度上對父母都會產生厭惡。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發育性厭惡”。他們開始討厭父母,特別是討厭父母的嘮叨和管控,這種現象是消極的,但也是非常正常的表現,作為父母,我們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當然,最重要的是去幫助孩子。
我已經13歲了,也許是已經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吧,整個人都發生了變化,我愛上網,學習成績也連連下降,喜歡跟老師、父母頂嘴,被他們說了我心理還特不痛快,郁悶死了!這是一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自述。作為父母,雖然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但是可能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我們總是束手無策。
一位叫“北大染染子”也自述,她在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很反感父母的一些做法,拒絕和父母溝通,而作為父母總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嚴加管教,防止孩子誤入歧途,父母可能不知道,進入青春期,多巴胺和荷爾蒙分泌不穩定,也帶來了一系列孩子讓人費解的表現。這個時期的孩子急切想擺脫父母的控制,想掌控自己的一切。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心里有兩種訴求,第一他們還想享受兒童的身份,享受父母帶來的一切照顧,第二,他們想成為一個大人,想獲得更多的權利。這就帶來了矛盾和沖突。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該停止嘮叨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簡單地說教對他們已經不起作用,道理他們都懂,但是自控力還是差一點兒,所以,作為父母,尤其是母親,應該學會閉嘴。我們應該學會轉變自己的態度和心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在孩子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學會閉嘴。
其次,不要處處想掌控孩子
青春期叛逆本身就是成長的表現,如果孩子不叛逆,一可能前期教育做得好,二可能這個孩子不是很有主見,處處聽父母的,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成長,孩子的叛逆我們必須能夠接受并且有適應。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想處處掌控孩子,有一期育兒類的節目,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母親,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戲,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百分百已經被母親掌控,而孩子能夠自我做決定的只有游戲,只有在游戲里他才能成為自己的王。孩子也大聲地說,我不要母親掌控我的生活,我要來定義我的人生,老師說,那好,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你是否有能力定義你的人生。又對孩子的母親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信任孩子,給孩子空間。
最后,靜下心來傾聽孩子
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我們學會傾聽,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然后孩子就是對抗,家庭氛圍非常緊張,一家人在一起像陌生人一樣。
這個時期,父母要放下自己的身位,和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對孩子尊重,像對待一個成人那樣去對待他,聽聽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