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遭體罰,是父母們最大的苦惱。被體罰教育,相信大家也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進行體罰。但是每個家長對于體罰孩子的危害都非常大,同時也相信很多父母都喜歡打孩子,不打孩子也有希望。
關于體罰孩子,我看過一些教育的研究和實踐,而且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不同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各不相同。以下我整理了幾點主要的教育觀點。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在3歲以前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強,因為3歲之前,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如果孩子在3歲以后,跟著父母學習做事,這時候模仿能力就已經非常強了,因為在孩子的腦海里,就已經形成了父母的樣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行為的示范,對于孩子,無論是粗暴地打還是訓斥,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二、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思想,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父母的引導很重要,父母要想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讓孩子有正確的三觀,學會如何跟別人相處,擁有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而對于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的糾正,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1. 先做到“三思而后行”
父母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三思而后行”的好習慣,首先要先做到“三思而后行”。
1. 想一想
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從而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2. 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父母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并從中尋找原因,只有做到了這一步,才能對癥下藥,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3. 父母要正視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
當父母要正視孩子時,就會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非常多,同時也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爭吵不斷,家庭矛盾不可避免。
我們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夠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也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益處。
3. 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一個家庭里,如果夫妻兩人長期吵架,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影響,學會的是如何與父親相處,如何解決問題,甚至于與朋友相處。
由此可見,孩子總是對爸爸產生崇拜之情,而且不知道他們心里的想法,即使他們說的話父母不認可,在他們看來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多從自身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他們總是喜歡否定孩子,那么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沒有價值的,從而更加不想與父母親近。
他們會從心底里認為自己的父母不信任自己,自己做的任何事都不被認可。
在父母否定的語言里,自己已經活了很多次,根本不被父母認同。
這種感覺實在太痛苦了,以至于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做錯了什么,又該怎么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自驅力》
有個男孩喜歡畫畫,他的夢想就是要當一名畫家,他喜歡在墻上畫格子里亂涂畫畫,父母認為他是這樣的孩子,后來,男孩發現自己把所有的格子都填進去了。
但他發現自己畫得不夠圓,于是他再也不想畫了,他希望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小孩,而不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
他有了自殺的念頭,抑郁癥狀也漸漸緩解了。
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有人會將其擊潰,甚至在人群中變得很脆弱。
但是,大多數人卻無法控制自己,陷入抑郁情緒的怪圈,像李女士那樣。
其實,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板”。
活潑開朗的孩子,內心卻是封閉的,這也是他們抑郁情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