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家孩子說過臟話嗎?
朋友小芝告訴我,昨天給孩子煮了粥,結果孩子看了一眼就跑開了,非但不吃還發起了脾氣——
“臭媽媽,我才不吃粑粑呢!”
孩子之前一直乖巧懂事,是個小淑女,突然來這么一句話,把小芝徹底激怒了。
啪啪兩巴掌,孩子哭了,小芝也哭了。
之所以發脾氣打孩子,一方面是生氣,但更多的是擔憂。
為什么好好的孩子,突然“學壞了”?以后會不會把臟話當成口頭禪?這是不是意味著孩子成了“壞孩子”?
不尋思還行,一尋思整晚都睡不著覺,可把她愁壞了。
我想,這樣的經歷很多媽媽都有吧?
寶寶可可愛愛,說話偏偏喜歡帶“屎尿屁”,還不時當眾飆出幾句臟話,讓當媽的尷尬又憤怒。
有位網友分享說,孩子有時候還會說“臭媽媽,打死媽媽”這樣的狠話,真心不知道該怎么教育……
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過。
記得有一次陪孩子看動畫片,到了精彩的地方,孩子突然來了一句“我靠”。
我當時挺驚訝的,想想自己和老公在家也只說過一兩次“我靠”,沒想到孩子學得這么快。
寶寶為何學臟話學得這么快?
為了搞明白這件事兒,我還專門查了資料,記了很多筆記。
終于懂了,在孩子愛說“臟話、狠話”背后,藏著一個成長的秘密。
02
最近在追親子綜藝《不要小看我》,節目里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一位叫雷雷的小朋友突然當眾發脾氣,對著老師和同學大吼,“三個笨蛋,全部給我滾出去!”
4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作為父母很難接受吧?
不僅觀察室的媽媽緊張了起來,實習教官王弢也驚了,趁著獨處的時間個小雷雷來了一次“心靈對話”。
當王弢說起這事兒,小雷雷馬上就心虛了,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但這個年紀的孩子有很強的尊嚴,為了維護自己,雷雷選擇了“據理力爭”。
“你是真的想讓我們滾出去嗎?”
“不是呀,滾出去也是一種自由,你出去之后就可以很自由。”
“你覺得‘滾出去’這個詞好嗎?”
“不好,可是媽媽也跟我說呀,她讓我滾出去,我就讓她滾出去。”
作為實習教官,王弢試圖讓雷雷理解情緒表達的正確方式,卻在談話里意外發現了他說臟話的原因——
是媽媽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學會了。
觀察室里的媽媽解釋說,自己平時說“滾”說習慣了,覺得這是個很平常的詞匯,所以會無意識地說出來,沒想到孩子這么小,竟然學會了。
小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的,那些從未嘗試過的說話方式,很容易被孩子學去。
孩子說臟話,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模仿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學朋友,甚至是網絡視頻……
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
孩子在3~4歲時,語言能力發展較快,他漸漸意識到語言是有力量的,會嘗試去影響周圍的人。用語言的方式,去達到自己想目的。
為什么臟話學得格外快呢?
1、覺得酷,有趣
說臟話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孩子們會覺得很新鮮,想去嘗試。
久而久之,就會和身邊的朋友、同學形成一種默契,慢慢形成一種特有的互動方式。
2、想博取關注
說臟話,往往會得到父母的強烈反饋。
所以在想要得到父母關注的時候,孩子會嘗試去說臟話、狠話,讓父母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這是一種渴望得到愛的表現。
3、發泄不良情緒
和成年人一樣,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總想爆粗口。
一旦知道如何講臟話后,孩子們就會用說臟話的方式發泄情緒,這是一種情感的宣泄,也是在告訴父母,要處理下孩子的情緒了。
所以大家懂了吧——
在孩子的心里,說臟話說狠話有時候并不是真的有壞心思,而是在經歷一個“語言敏感期”,大腦做出的即時反應。
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學壞了,但作為父母也要及時干預。
如果放縱下去,孩子的臟話真的可能會變成“口頭禪”,很難改正了。
03
最近有個朋友對我說,孩子說臟話,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忍。
但是忍住了打,還是沒能忍住罵。
孩子和貓咪玩,被貓咪撓了一下,孩子脫口而出,一句“臥槽”讓媽媽火冒三丈?!罢l教你的,不學好,下次再說看我不打爛你!”
孩子口頭答應不再說,但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來,他不服氣。
批評教育,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式——
強烈的譴責可以得到暫時的效果,但在父母發現不了的地方和時間里,孩子依然會說。
孩子不明白臟話的惡意,也不懂臟話會造成怎樣的傷害,更不知道有什么話可以替代它們。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粗話的惡意,并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然后教給孩子,怎樣說才是對的。
應對方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先肯定情緒,再指出錯誤,然后再給出解決方案。
如果孩子說了臟話,例如“我靠”。我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搞明白孩子為何說臟話,先認同孩子的情緒發泄。
肯定情緒:“你剛才肯定很生氣吧,我也覺得生氣?!?/span>
孩子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會把你劃入自己的情緒陣營,也為后面的教育做鋪墊。然后就要指出孩子的錯誤,讓他明白說臟話是不對的。
指出錯誤:“但你說的‘我靠’似乎并不能表達你的情緒,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很不禮貌?!?/span>
平等溫柔地和孩子對話,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錯誤。這個時候就要趁熱打鐵,引導孩子說出正確的話。
解決方案:“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說‘好過分啊,太生氣了’這樣的話,媽媽就會明白了,懂了嗎?”
盧梭說過,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征,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教育孩子切忌心急,要溫柔且堅定。
對于一些并不過分的狠話,家長也可以做冷處理,孩子覺得沒意思也就不會說了。如果不奏效,那就用剛剛我說過的方法進行教育。
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后,孩子經歷了“話語敏感期”,那些臟話、狠話自然就不再說了。
培養一個文明、講禮貌的孩子,不僅要靠孩子說出臟話后父母的教育,也要依賴平時的環境養成。
父母要做文明人,禮貌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范。畢竟家庭環境才是最能塑造人的。
所以,以后再碰到孩子說臟話、狠話,不要過于擔心,用上面的方法去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