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急救方法”,看到后很多人都會出于“幫助人”、“可以救命”的想法隨手轉發,但是這些急救的方法,有些卻很可能是謠言,不能救人,反而會害人。
溺水一小時以內,倒背溺水兒童奔跑可救命?
近日,海南五名學生下海游泳,三人溺亡的消息讓人痛心,此前還有兩名女孩在青島游泳也不幸溺水身亡的新聞。夏季頻發的溺水事件,引發了大眾對于青少年問題的關注。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急救方法在網絡上刷屏。比如,有人稱可以采用“倒掛控水”的方法急救溺水的孩子,幾分鐘后孩子就可以恢復呼吸。
然而,廣東開平一8歲男童在水上樂園溺水后,一名男子就通過網傳的“倒控法”對其進行急救。該男子將男童倒掛在背上奔跑,希望將其體內的水“控出來”。幾分鐘后醫護人員趕到現場,無奈孩子經搶救無效后死亡。
事實上,采用“倒控法”,控出來的基本上是胃內容物和胃內水,對呼吸造成損傷的肺內水很難控出。控水過程中,由于胃內容物排出,會增加誤吸的風險。此時控水會延誤搶救時間,增加死亡率。
如果遇到兒童溺水,救援者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盡最大程度搶救溺水兒童呢?
據北京市急救中心介紹,當發生危險時,現場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將溺水者移到岸邊,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清楚溺水者口鼻的堵塞物,撬開其口腔,清除咽內、鼻內污泥、雜物。
如果溺水者心臟停止跳動,應當及時采取心肺復蘇的方法。先做胸外按壓,兩手交叉進行按壓,按壓部位是兩個乳頭的中下方位,深度大約是5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的頻率,大約是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做2次人工呼吸。
拍打胳膊可以挽救心梗患者于危難之中?
心肌梗死是一種由于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通常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物質形成血栓后堵塞在血管中,致使相應區域的心肌失去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有50萬人,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是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一種心梗急救方法卻在網絡上瘋狂傳播。如果家里有人突發心肌梗死或者心臟不舒服,可以通過拍打胳膊彎曲處來緊急救命。還援引一位老人的案例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稱一位老人突發心梗后,家人正是用這種方法拍打了幾分鐘,將血管中的血栓“拍掉”。這種方法無需培訓,一看就會,還能防治心臟病。
對此,北京電力醫院急診內科主任表示,拍打胳膊并不能使血栓消除。血栓往往需要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才能消除,拍打還有可能讓血栓脫落,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血管堵塞,帶來更大的隱患。
此外,血栓的形成也并非物理學上簡單的凝固過程,而是凝血因子激活和一系列復雜生化反應的結果,靠拍打升溫并不會化開。
至于這種方法還能防治心臟病,更是無稽之談。臨床醫學中,心臟病分為很多種,比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發病原因各不相同,顯然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
燙傷后撒鹽治療,聽著都疼
據媒體報道,前段時間,浙江寧波的一名三歲男童,因撂倒了桌子上的電熱水壺,被熱水燙傷了胸口和上肢。平時帶孩子的外婆,想起了老家治療燙傷的土方法,居然從廚房抓了一把鹽,灑在了外孫的胸口。孩子立馬哇哇大哭。等媽媽趕過來時,才將其送往醫院治療。
民間除了有燙傷后撒鹽的方法,涂牙膏也是一種被人誤解的急救方法。這些方法對于病情并沒有幫助,還會延誤患者的搶救時間。
比如往傷口上撒鹽,燙傷后本來傷口就外露,撒鹽會使傷口局部形成高滲透壓環境,導致周圍的組織細胞嚴重脫水、壞死。同時,鹽類還可以刺激神經,增加疼痛感。廚房中的鹽,還有可能存在不干凈的細菌,引發傷口感染。
涂牙膏這種方法同樣也沒有科學依據,而且會污染創傷面,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牙膏會遮蓋傷口的熱氣,使其只能向皮下組織深部擴散,造成深一層的燙傷,并不會保護傷口,也沒有治療燙傷的作用。
如果家中有人燙傷,成都一位燒傷科醫生建議,應當先迅速脫去浸有熱液的衣物,隨后用冷水持續沖淋,然后用干凈的衣物或毛巾等濕敷包裹保護創面,如果燙傷較嚴重無法自行處理,需要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參考資料:北京市急救中心、人民健康網、千龍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