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媽媽說爸爸:“你放屁啊!”來自農村的媽媽雖然有較高的學歷,個人素質不錯,但是在老家聽
慣了家人戲謔的話語“放屁”,偶爾也會來一句。
爸爸不介意,媽媽對自己管的也不嚴。不成想,被寶寶聽到了,從那以后,張口閉口就來一句“放屁”。后來,
還發展成“放屁、放屁、放屁!”“放大屁!”“大放屁!”
媽媽反復糾正:“寶寶,別說放屁,不禮貌!”“出去,沒有小朋友跟你交朋友了!”“再說放屁,媽媽就不
帶你出去玩了!”
一點效果沒有!寶寶一邊瞄著媽媽一邊說“放屁”,只要媽媽不急眼,他就不停地說!媽媽氣餒了,怎么
就管不住呢?干脆就不管了!忽視他,也許就不說了!大約到了2周半,寶寶自動就不說這個詞了!但是,又迷戀上了另一個詞語:“你不聽話!”“就你不聽話!”有一次,寶寶竟然跟爸爸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
可能一時改不掉的“重話”
兩三歲的寶寶詞匯量極大豐富,能夠完整地用句子表達一句話。只要他們聽到的語言,就能說出來。這
個時候,寶寶說話的情感色彩較濃烈。語氣較重的詞語、話語,正契合他們彰顯自己獨立的心理狀態,
他們學得快,也喜歡說。
快樂地大喊
關于屎尿屁這類詞語,在大人心中有著很強的貶義色彩、聽起來不禮貌的語言,寶寶當眾說出來,我們會擔心別人以為我們的孩子少教,忍不住當面訓斥寶寶。其實,在寶寶的心中沒有文明不文明、禮貌不
禮貌的區分。他們喜歡說這樣的話,只是覺得這些話語說出來有力度,鏗鏘有力,能夠快速引發別人的反應。
當然了,這跟孩子將來是不是有教養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我們不提倡,不贊同,告訴他們這類話不文明,長大了自然就不說了。很多孩子入園以后就不說了,可能,有的孩子要到五六歲才不樂此不疲吧。
人腦主管語言表達的腦區在左腦,左腦用語言來處理訊息,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嘗到的訊息進
入腦內轉換成語言來傳達,時間周期比較長。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圖像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寶
奇妙的大腦
寶的左腦沒有發育好,緊急情況下,靠著右腦的直觀思維來表達。即使我們無數次教孩子不能說“放
屁”,他們也保證過了。但是,當寶寶情緒激烈想反抗他人的時候,“大放屁”“你不聽話”還是會脫口而
出。我們要明白,這些話他們沒有通過左腦來組織就表達了出來,說完后,他們可能會怯怯地看著我
們,這表明他們懂得說錯了,我們應該理解他們的身不由己。寶寶處于逆反期,糾正多了,激發了他們的逆反情緒,反倒多說幾次。
超限效應:糾正多了反倒無效
面對兩三歲寶寶連珠的重音口語,想制止他,直接說,閉嘴!一定起不到閉嘴的作用,此時的他們正處
于逆反期,你越制止,他越喜歡說。
我很淘氣
我們反復強調,寶寶別說“大放屁”“你不聽話”!也不管用。嘮叨來嘮叨去,相同的話語對寶寶刺激過
多、過長或過久,激發了寶寶的逆反心理,反倒多少幾句。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才有效呢?
1.管住自己的嘴,多說文明話
兩三歲寶寶學習語言的主要環境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說文明語,寶寶聽到了,和父母一樣說出來
的話都是文明話。我們不要覺得,我們要求寶寶說話有禮貌而自己滿口的“滾”“放屁”寶寶依然能夠講禮
貌話,這絕對算得上教養上的自欺欺人。寶寶具有敏銳的判斷力,他們通過我們的行為來做判斷,內化
的也是我們行動中的表現,而非對他們的“口授”。
快樂成長
2.寶寶說了“粗話”,別管別笑
有的時候,寶寶可能從其他人那里聽來粗話,學會了,在家里就說出來了。我們聽到了,不要糾正寶
寶,也不要大笑,寶寶感受不到這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就不會反復說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一旦寶寶反復說某句臟話,媽媽也不要因此覺得寶寶學壞了!他并不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只是感覺很
有力度,就模仿了。我們耐心給寶寶解釋一下,即使他領會不透,也不要著急。總有一天等他懂了為什么不能這么說,也就不說了。
有愛瞬間
3.寶寶有情緒,別激惹
當寶寶因為不高興說出了這些重話的時候,父母保持平靜,多抱抱抱抱,還要盡可能地不擰著寶寶的意
思,更不訓斥寶寶,否則,激發了寶寶的負性情緒,他更容易口無遮攔,沒完沒了地重復。等寶寶情緒
過了,跟他說說具體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