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現在都幾點了,每天都要跟你強調回來先寫作業,你到底記住了沒有?”
剛剛在電話里面,閨蜜學習了自家鄰居教育孩子時所說的話。她表示每天在八九點的時候,都會聽到樓上的鄰居教育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整層樓都聽到。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她也是非常的理解,因為她家孩子之前也出現過這樣拖延磨蹭的現象。
記得之前她家孩子在6歲左右的時候,每天基本上都會被叫家長,說是:“孩子作業又沒完成”。
當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她也總是吐槽自家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恨不得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
平時閨蜜就是一個溫溫柔柔的女性,說出這樣的話也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驚訝。
后來大家都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孩子寫作業雞飛蛋打,孩子不寫作業母子情深”的道理。
確實現在陪孩子寫作業成為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事情,甚至寧愿在公司加班也不愿意在家里面多待上幾分鐘。
更無奈的是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之中,明明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他們硬是能拖延成兩個小時。
或許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就是放假,但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從來不愿意學校有假期。
基本上孩子會在最后一天晚上的時候補作業,那就是一家人都極其憤怒痛苦的時間。
為什么孩子會表現出來這樣拖延的癥狀呢?他們做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沒有任何的想法呢?
或許很多家長都曾思考過,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來這樣磨蹭拖延的想法,他們自己就沒有想要改正嗎?
實際上,不管是急性子還是拖延癥的人,各自都不會覺得自己身上出現某種問題。
即使父母在一旁說的再多,還是不能讓他們快速地改正拖延的習慣。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快起來,還是應該巧用一些方式。
孩子為什么喜歡拖延?原因在這里
很多父母認為自家孩子表現出來拖延的癥狀,可能只和自己的行事方式有關,實際上并不僅僅是這樣。
經過一定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孩子表現出來拖延的情況,其實和爸爸媽媽的關系也比較重大。
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父母本身的教育,也會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①孩子缺乏時間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會讓他們了解清楚一分鐘、十分鐘、半小時、一個小時之間的區別嗎?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對于時間沒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把握,總是認為時間還夠。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會在三歲左右的時候,進入幼兒園,所有的能力都沒有具備。
這時候讓孩子接觸到一些陌生的環境,同時也需要遵守規則,自然而然也會使得他們力不從心。
就拿寫作業這件事情來說,他們沒有時間觀念,自然而然在做作業的時候,也不會明白自己在這個階段到底應該做什么?這就成為父母發氣的根源。
②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慢性子
孩子出生之后,他們所接觸的環境,以及周圍的人群,必然而然會對他們的性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爸爸媽媽是一個慢性子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形成這樣的特征。
爸爸媽媽做事情的時候都比較講究慢,甚至表現出來拖延的癥狀,孩子也不會認識到事情的緊迫性。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還是應該從自身做起。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
①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對于現在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之上,所以其他的事情都會幫助孩子做好。
看似是讓孩子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實際上卻影響到了孩子本身對于其他能力的培養。
當孩子所有的時間都被學習占據之時,他們也不會顧及到其他的事情,甚至認為這些事情是簡單的。
如果每天有四五個小時拿來學習,孩子會表現出來急性子的狀態嗎?他們自然而然會認為自己的時間還多,玩一會兒沒什么事兒。
②訓斥打罵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本身的成長,也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爸爸媽媽說什么孩子就做什么,這是一種幻想,尤其是孩子三歲以后,他們進入幼兒園學習。
學到的知識以及周圍接觸的人群,也會使得他們的性格產生一定的變化。如果爸爸媽媽長期的訓斥、打罵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痛苦。
特別進入執拗敏感期的孩子,他們也不會愿意去聽從父母的教育,而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必須使用適度的教育,而不是讓孩子極度抗拒。畢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也會選擇破罐子破摔。
那些表現出來不拖延磨蹭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特征?
當然,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不再拖延、做事井井有條,其實就應該去觀察一下這些人身上存在的特征有哪些?
如果不了解自己想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存在,自然而然也就無法快速地展開教育計劃。
自律
自律是現在大部分成功人士所必備的一種品質,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會明確某個階段、某個時間點,甚至堅持下去不會打亂自己所有的計劃。
有一部分孩子表現出來磨蹭的狀態,主要也是因為計劃總是被打亂,所以,想要讓孩子變得不再磨蹭,好好利用時間,也必須讓他們懂得自律。
專注
孩子不愿意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這就是他們磨蹭的主要原因,為什么他們在面對作業的時候,會表現出來這樣的情形呢?
其實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專注力的原因,所以父母也應該考慮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他們在做某一件事情之時,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而不是隨意的去探知其他的事物。
想要培養孩子不拖延的品質,聰明父母這樣做
讓孩子逐漸變得不拖延,也是每一位家長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孩子形成拖延磨蹭的癥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朝一夕形成的,也需要孩子逐漸的改正。
所以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千萬不能過分的急躁,要有耐心去糾正孩子身上的毛病。
1、讓孩子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具有的時間
在孩子寫作業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談談心,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現在的任務是什么?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這個任務?
比如晚上寫作業,數學作業的時間是一小時,語文作業的時間是一小時半,這會讓孩子明確地得知自己對于時間的利用。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爸爸媽媽也必須保證孩子對于時間有一定的概念,而不是認為一個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沒有任何的區別。
2、嘗試讓孩子列計劃并且按照計劃走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表現出來自律的品質,他們自然而然不會過分的拖延、在這基礎之上,最為重要的就是計劃的設立。
孩子慢慢長大之后,他們對于自己的事情也有整體的把控。所以父母就可以考慮讓孩子列計劃,將自己的時間具體化。
對于孩子來說,21天能夠養成習慣。如果爸爸媽媽每天堅持讓他們列計劃,自然而然孩子慢慢地也會表現出來學習有節奏的狀況。
3、不要過分管控孩子
當我們教會孩子時間管理并且讓他們懂得列計劃之后,爸爸媽媽就要放手。
有一部分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會在旁邊說:“你快點寫,現在都幾點了,語文作業還沒寫完”。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其實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也應該明白,自己的話語對于孩子本身的影響。
希望大家可以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后徹底的放手,進行一定的引導,而不是過度的管控。
4、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氛圍
有些時候孩子總是會被外界的事物影響,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在一旁看手機,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在孩子寫作業時,他們必須處于安靜的環境書桌上,也應該避免出現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當孩子被這些外在事物吸引時,自然而然起注意力不能集中到作業之上,也會表現出來拖延的癥狀。
所以給孩子一個書房,并且將書桌上的所有東西在寫作業之前清理,是爸爸媽媽需要考慮的。
任何一個人具有拖延癥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以及生活,慢慢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還會影響到團體協作。
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他所帶來的危害。我們上面所說的幾種方式,希望爸爸媽媽在生活之中慢慢運用。
不管是時間管理還是注意力集中,相信都會讓孩子逐漸的擺脫拖延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