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總和。親子關系因子女出生的事實而發(fā)生,也因收養(yǎng)而產(chǎn)生。自然血親的親子關系因死亡而終止。收養(yǎng)關系的親子關系可因收養(yǎng)的撤銷和解除而終止。
說到親子關系,人們通常想到是父母和孩子教育成長間產(chǎn)生的親子關系。如何教育子女,在子女的成長過程給予其好的陪伴和教育環(huán)境。
許多人忽略,子女成年后和父母的親子關系。
人們對家有四個兒子,年邁母親卻無人管的新聞是否還記憶猶新?顯然這是一種失敗的親子關系。孩子未成年時,母親給予關懷照顧。老母親年邁后,成年子女未做到從前母親如何照顧他們一樣去照顧年邁時需要照顧的母親。
人們可能對未成年孩子的教育陪伴給予更多重視,但對于與父母的相處卻未必能究其根竟矛盾癥結,過一日算一日。許多孩子成年后與父母有隔閡,甚至充滿怨恨。
親耳聽過一人講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幼年、童年、少年,在其成長過程中,父親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對尚在幼年的他動轍惡語相向,拳腳相加。
旁觀者的立場能明白父親的苦心,望子成龍,只是用了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作為當事人,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對父親產(chǎn)生深深的恨意。甚至說在少年時代的某個夜晚,徘徊在父親臥室門外,起了殺心,聽了令人不寒而栗。
直到今天,說起父親,依舊充滿深深的恨意。這明顯是親子關系相處失敗的例子。
童年對人影響至深。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成年后與父母相處有重大影響。
所謂好的親子關系,必是父母會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達成彼此共識,化去孩子心中疑慮,讓孩子在一個充滿健康陽光的心理環(huán)境下成長。
孩子未成年時,親子關系處理不好,在孩子成年后勢必影響與父母的親子關系。
但許多親子關系正常的家庭,隨孩子成年,父母與子女間缺少溝通交流,而造成親子關系間的阻礙矛盾者比比皆是。
子女成年后,在親子關系中掌控主導地位。父母隨年老,在子女面前早無當年風采。隨子女成年,見多了世界,明白,父母不是小時候眼中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父母就是蕓蕓眾生的普通人。
可能這時候,應該是子女承擔起小時候父母承擔的角色。在親子關系中起到主動溝通交流,去了解年長父母心理變化并及時關照關心到他們的角色。
很遺憾生活中,成年的子女注重親子關系的著重點更多放在與自己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極少有人會想到去與父母處理好親子關系。
許多人埋怨父母的同時,從未想到過,父母成了過去自己在親子關系中被照顧關心的角色。人們從未想過,成年后與父母的親子關系,依舊需要溝通交流。
無意中刷到電影《發(fā)財日記》。這部由宋小寶執(zhí)導,?小寶、沙溢、馬麗、張一山主演的勵志喜劇,揭示一個被人們忽視的道理:父母對你的愛真的如你所知道那么多嗎?
父母的愛為孩子的付出,孩子們可能一輩子都未必能知。
只是這部影片中,用張一山在逃高利貸錢的緊急時刻卷走家里裝錢的盒子。在盒子里發(fā)現(xiàn)父親宋小寶寫的日記。里面記述了張一山的生世和為撫養(yǎng)張一山,宋小寶、沙溢、馬麗的帶娃故事。
因這樣的因緣巧合,張一山對宋小寶冰釋前嫌。之前問題重重的親子關系得以修復。若沒有這樣戲劇化的安排,張一山從日記里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可能就和許多存在親子關系問題的家庭一樣,彼此存在隔閡。
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溝通,不僅在小時候,更貫穿一生。希望所有家庭的父母子女都可以做到及時溝通交流,本來相愛的人們不要因為缺少溝通交流,誤會彼此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