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成年人在工作當中有的時候還習慣拖拉,很多手頭上的事不急于解決。成年人都是這樣,何況正處在成長期的孩子呢?
每一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向往著玩耍,所以在進行學習任務的時候,免不了拖拖拉拉。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總會在后邊催促。弄得?孩子也非常不開心,父母越是催孩子,越是不想完成自己本該完成的任務。
為什么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 父母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得太緊了
如果您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辦事磨嘰,該完成的學習任務總是要拖到最后一刻。那么可以仔細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安排孩子的時間太?滿了??
孩子從起床上學一直到放學回家,回家之后干什么、幾點吃飯都被家長安排得明明白白,孩子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旦孩子沒有完成父母為自己安排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會在后面督促。
所以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催促,甚至能從父母的用字以及語氣當中聽出父母現在的忍耐程度。
別說我們的孩子了,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誰沒有經歷過被爸爸媽媽催著學習和睡覺呢?
好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種拖拉的情況,就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懶惰的。
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了,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但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心里面是沒有分鐘的觀念的,他只會覺得父母在背后催促我,而我沒有辦法做成我想做的事情。
★ 孩子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經常做事磨嘰的孩子通常都是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的。這和老師及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家庭當中的?實踐?觀念教育。
孩子的學校當中學習,基本上全天候的每一個時間段都被安排好了。什么時間該上什么課,過多長時間休息一次,這都是既定的。
所以孩子在這樣的情況當中免不了感覺被束縛,所以回到家中他覺得非常自由,很想自己管理時間。
而孩子的天性又是玩,所以自然會把自己能夠利用的時間都放在玩耍上。
孩子們并不了解一分鐘有多長,他只會感覺如果父母在背后催促我,那么我更要利用好這一點點能夠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時間。
所以父母想要改善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首先就是要為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尤其是讓孩子能夠感受得到,看得到一分鐘、一個小時是什么樣子的。
父母不要總是催促孩子,不斷催促幫不了他
?父母每天都在不斷地催促孩子,什么時間要做什么樣的事情,時間長了,孩子對于自己的生活并沒有清晰的認知,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對于自己的生活,孩子也會變得看不清,覺得非常迷茫。
如果孩子心里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么計劃,那么家長再怎么催促都是沒有用的。孩子只是被動地、機械地去完成父母所交代的任務,并沒有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那么完成這樣的任務又有什么意義呢?
而且,在催促孩子的過程里最著急、最受煎熬的其實是父母。
父母總是焦慮地催促孩子學習、催促孩子鍛煉、催促孩子睡覺。
好像孩子完不成這些事情,就錯失了什么大事一樣,孩子本身并沒有什么樣的感受,但是父母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不是父母能夠一手掌握和安排的。催促孩子的生活,孩子就沒有辦法養成獨立的自我意識。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過多指手畫腳,那么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也在等待著父母或者其他長輩的指令。
自己不能夠獨立思考一些問題,遇到困難也不能夠自己獨立解決。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一種依賴型人格,小時候依賴身邊的父母和長輩,長大了依賴身邊的同事和朋友。
而且父母總是催促孩子,時間長了,尤其是等到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會非常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怎么破?別催他,雙商高的父母這樣做
首先父母要把自己的焦慮和孩子的焦慮區分開
孩子總是在一些小事上磨磨唧唧,最難受的其實是家長,在這樣的事情上,家長往往傾注了更多的焦慮感。
其實這沒有什么必要,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的,需要在長輩的引導下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家長把自己的?焦慮安?到孩子的身上,對自己也是一種折磨。
其次,和孩子一起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想要孩子痛快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從根本上的解決手段就是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
?上面說到要讓孩子能夠正確地認識到什么是一分鐘,什么是一個小時。只有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他們才會真正珍惜時間。
另外,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成就感才是孩子養成正確時間觀念的助推器。
總而言之,孩子磨嘰的習慣并不是短時間內養成的,想要改掉他這個習慣,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很小,那么家長可以從這個時候就做出改變,如果孩子已經?大到?了一定的年齡那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出改變時間觀念的計劃。
【今日話題】親愛的父母們,你們有無形當中催促孩子的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