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印象,家長們也是不遺余力,教師節送花送禮物費盡心思,平時在家長群里也字斟句酌、用心發言。為的就是通過自己給老師留下好印象,進而讓老師關注到孩子。
當然還有更高階的做法,就是力爭加入家委會。畢竟這是最靠近老師的一個圈子,家長通過協助老師工作,更能加深老師對孩子的印象。
家委會參加還是不參加,這是個難題
眼看孩子上學已經快一個月,老師已經開始說建立家委會的事情了。這讓閨蜜著了急。她說自己很想參與,畢竟孩子剛上一年級,班里六七十個同學,家長不表現一下,孩子怎么會引起老師注意?但目前自己有工作,家委會若是雜活多就得老請假,公司這邊肯定不愿意。為此她還挺糾結。
其實,家長要不要爭取加入家委會,聽聽校方的建議會更好。北京名小史家小學的退休老校長兼終身名譽校長卓立就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審查自身:是否適合參加家委會?
卓校長說,是否要參加家委會,需要考慮自身是否符合要求。首要的條件就是得有時間,全職媽媽是首選。在職媽媽如果時間自由,也可考慮。但若因為加入家委會而影響自己的工作,則得不償失,并不建議。
其次,家委會成員一般負責組織、協調班級工作。比如學校開運動會,家委會需要配合班主任采購相關物資、配合發放,日常還需要在上學或放學高峰期承擔維持交通秩序的任務,這需要家長本身比較熱心開朗,也要有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
成為家委會成員,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實際好處?
相信參加家委會的家長,都有個自己心底的小愿望:希望因為自己的關系,孩子能在班里得到老師更多的關照。但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實際好處呢?
老校長說,其實老師和家委會成員溝通得多了,可能會對他們的孩子格外關注一些,但也僅限于報告下課堂表現等。如果在選擇學生干部或者評三好學生時,老師肯定是按照真才實干來評選的。當然如果家委會孩子的水平和其他孩子水平相當,可能會被優先選擇,但也僅限于此。
孩子是否能在學校生活中優秀成長,靠的是自身實力的積累,比如學習品質、思想品德以及運動素養,幾張薄薄的獎狀并不能證明一切。家長若是有余力也有心勁想要為班級做一些貢獻,積極參加家委會無可厚非。即便沒有參加家委會,也可在學?;顒訒r自告奮勇去承擔些責任。
但若是自身時間不足,又純粹是抱著為孩子謀福利的思想來報名家委會,那還是不必了。留些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配合學校和老師,給自家娃的成長做好助推和輔助,從時間和精力上看顯然更劃算,效用也更大。
【話題討論:你加入家委會了嗎?有沒有相關故事和我們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