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孩子最近不聽話總頂嘴,怎么回事?孩子現在處于叛逆期,越來越難管,甚至飯也不吃,更嚴重的是他爸還說孩子爸爸和孩子老是抬杠,搞得家里雞犬不寧,“八輩子沒生養了”。
經過詳細的了解,原來這個孩子的爸爸就屬于典型的“溺愛型父母”,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媽媽一個人操勞,孩子稍有不順從就會讓媽媽一個人“撐腰”,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溺愛的一種表現。但仔細想想,這樣的媽媽真的是媽媽自己應該特別注意的。
孩子經常頂嘴和家長鬧矛盾,家長應對“五指法”,比打罵管用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七個法”分別是:
一、多傾聽,少說“我”字
孩子頂嘴其實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家長應該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自己在玩一會時,家長不要直接就說“不行”、“不許”,可以換成這樣的句式:
“寶寶你知道嗎?玩一會是可以的,但是你如果現在不想玩一會,我們一起去吃飯好不好?”
或者直接拒絕孩子:“你已經玩了一天了,如果現在不想吃飯,我們吃完飯再玩”
正確的溝通方式是:
傾聽+積極的詢問,讓孩子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一致,那就表示父母要理解孩子,并讓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02 建立規則與合作的孩子更能理解和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會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更加能夠承擔后果。
作為父母,當孩子做出一些我們認為不正確的行為時,我們會批評指責孩子,甚至懲罰孩子,而不是選擇孩子的錯誤。
只有在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會更加的理解父母。
03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屢教不改,就要剝奪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機會,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叛逆行為,而這種后果并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消失。
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該教孩子正確的做法,并引導孩子吸取經驗,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其實就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如果父母放任自流,孩子自己體會不到良好的行為帶來的結果,反而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問題。
這樣的錯誤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不計后果的后果,從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比如說,孩子老是在外面跑來跑去,家長不能容忍孩子跑來跑去,只看到孩子亂跑亂跳的樣子,就很不高興,認為孩子又跑來跑去了。
這時候,家長就會批評孩子,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實際上這種批評是在引導孩子學會怎樣正確的做法。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在外面的環境下進行鍛煉。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影響,才會表現出來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行為,家長首先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孩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孩子喜歡扔東西,因為這些物品可以玩游戲,但是如果不做,那么孩子們就會有樣學樣,
動手打人。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扔東西,不過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好奇。其實,家長不妨給孩子們看看這套《正面管教》
繪本,讓孩子在生活當中找到榜樣,逐漸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這套繪本里的10冊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一套,對于家長們來說,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沒有好好地管教孩子。其實,它是孩子從自己身上學會的生存之道。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