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怎么管教
“青春期的孩子讓我們受不了,脾氣暴躁,愛頂嘴,講道理,一說就不高興。”
這是一個男孩子,今年14歲,剛上初三,馬上就要中考了,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差,青春期特別叛逆。
他爸爸急了,把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但是他爸爸說,他叛逆,就想出去打工掙錢,不知道以后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說那你聽進去嗎?
男孩說,也聽進去了,但是覺得特別頹廢,覺得自己還是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
吸煙、喝酒、嗜賭成性、學習不好,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男孩說,也不知道,我以后要做一個負責任的爸爸,絕不能讓他們這樣對我。
男孩說,我想以后當一名警察。
行知易為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男孩說,我想以后當一名警察。
說完這話的男孩的父母都笑了,你怎么能說不擔心啊?
又問,為什么不擔心萬一遇到了壞人?
男孩說,假如遇到了壞人,他要是不敢,一般人都不敢打,那怎么辦呢?
父母說,你去問個他要不要報警,有人愿意報警,警察叔叔才會給你有效的回應。
因為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信任的人,即使遇到危險也會讓孩子感覺到,不是所有人都能保護他。
但是這個時候,孩子是害怕的,他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不知道怎么樣才能讓父母正確的評價他的行為。
所以,孩子會表現出害怕的心理,無助,不知道怎么辦。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可以在不被威脅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決定。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需要做出判斷,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那么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怎么才能幫助孩子呢?
是去分析問題,尋找原因,耐心的幫助孩子糾正。
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我們需要用到謹慎、客觀的心態。
你看到了孩子的錯誤,就覺得他已經這樣了,你可以用包容的心態來看待他,讓他知道自己犯的錯,只要能夠改正了錯誤,爸爸媽媽就會原諒他。
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故意去給孩子丟臉,去打擊孩子。
因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也不值得被父母看見,他內心對自己的認知也會降低,慢慢變成一個自卑的孩子。
因此,當你發現孩子在幼兒園中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時,千萬不要去訓斥他,他內心會感到很痛苦,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與你溝通,而是不斷地重復這種不愉快的經歷,慢慢的,他不再愿意和你說話,他慢慢的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2,不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給孩子提出建議。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是給孩子提出建議,可是孩子聽了感覺并沒有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有任何的幫助,反而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了,所以不愿意去當父母的“替罪羊”。
其實,給孩子提出建議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人給自己提建議,自己會覺得開心嗎?這樣的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可以在對方的建議下自己解決問題。
3,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太過于強勢,尤其是當孩子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去糾正孩子,比如說“不可以在馬路上跑來跑去”,“不可以大聲喧嘩”等等,如果父母給孩子選擇的時候是以命令的口吻,比如“你不能在外面瘋跑”,那么孩子可能會選擇要靜靜的待在那里,父母這樣的態度讓孩子會感覺自己被尊重,所以也會欣然接受父母的建議。
4,了解孩子的脾氣
作為父母,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發脾氣是對自己不理解的一種表現,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傾聽者的角色,不要總是給孩子講道理,父母也要學會適當地跟孩子進行溝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避免孩子養成亂發脾氣的性格。
結語
如果孩子在一開始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父母可以先對孩子進行了解,詢問原因,并將之前的教導灌輸給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的教導,也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有效的教育。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正確的做法就是積極的去安慰孩子,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父母要懂得讓孩子學會"發泄",讓孩子真正地冷靜下來,孩子知道發脾氣是錯誤的行為,就不會再犯。
父母應該多跟孩子溝通
結局
讓孩子乖乖聽話,是每個父母的通病,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殺手锏"。可是父母卻不知道,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以后也不能夠正確的思考,沒有獨立能力。
孩子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呢?
如何教孩子學會聽話
1、尊重孩子的感覺
如果孩子總是被父母所要求,孩子就會產生不聽話的心理,他們會懷疑自己被父母所愛,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從而變得敏感、多疑、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