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一天不準吃飯,這是很正常的事。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聽話、孝順,然而,有時不吃飯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問題。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如果這些行為不被理解和壓抑,他們就會通過反抗父母的方式,尋求關注。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類孩子的摔東西、打人、咬人、拆玩具、亂寫亂畫、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家長如果不進行干預,任其發展下去,會越來越糟。其實,這種“叛逆行為”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回避變化和壓力,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泄途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沖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叛逆是對人際關系調整的一種適應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系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系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系的重要特征。而進入青春期之后,親子關系發生變化,自主取代依戀成為親子關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順利完成依戀到自主的轉變,對孩子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十分重要,叛逆則是孩子社會適應不良的主要表現。
在青春期順利完成依戀到自主的轉變,對孩子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十分重要,叛逆則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觀察自己,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同伴關系對孩子成年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
中學階段,同伴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中學階段,同伴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中學階段,孩子學習壓力很大,進入初中以后,需要一個新的朋友,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引導孩子鼓起勇氣,和同伴交往,從而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
對于叛逆的孩子,叛逆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朋友,引導孩子正確的與人相處。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有虛榮心,更不要沉溺于與朋友的聊天當中。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做到真誠,學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其次,家長要懂得傾聽,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家長不要急于指責,而是應該去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讓孩子更加自信的去面對困難,從而讓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
最后,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選擇,能夠獨立思考,事情也就不會再有過多的煩惱,這樣孩子也能夠更加的健康。
最后,父母要懂得放手,不要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問題,也要懂得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當孩子長大以后,他也會擁有獨立的思想,也能夠真正的明白事理。只有獨立的思想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取得成功,讓他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您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