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家長總是打罵孩子會造成什么后果)
有些家長經常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打罵、吼叫孩子,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對的,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好、變乖、改掉自身的壞習慣,但是打罵孩子并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家長經常打罵吼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后果?
1、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夠優秀,常常會因為沒成為父母心中的樣子而被挨罵,心里十分苦惱,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哪里都做不好。
2、沒有安全感
家長時常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感覺得不到父愛和母愛,讓孩子感覺父母對自己非常的厭惡,從而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3、缺少表達的機會
家長這種情緒化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對情感上有所欠缺,使孩子很少有表達的機會,也不敢有表達的機會,生怕自己說錯或者是沒有表達清楚而遭受父母的責罵。
為什么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一、叛逆心理
在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的時候,家長還是用這種過激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使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也會有過激的沖動。
二、沒有實際幫助到孩子
家長雖然每次都吼叫制止了孩子,但是家長并沒有讓孩子知道他到底是錯在了哪里。而當你再一次對孩子吼叫的時候,讓孩子總覺得自己明明做得很好,而家長還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三、使孩子情緒化
因為家長每次都不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講話,每次都是大聲嚷嚷,使孩子也不愿意聽父母說話,也會起沖突,不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甚至感覺父母不論說什么都是錯的。
家長應該怎么處理與孩子的關系呢?
1、恰當的處理
家長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適當的冷處理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會有收斂的表現。當家長在覺得孩子有自我認識錯誤的表現時,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2、不要對孩子妥協
家長在給孩子制定好一定的制度的時候,就不要輕易去修改,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行。因為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輕易妥協了孩子會使孩子以為不聽話、哭鬧是一種最好的表現方式。
3、冷靜解決問題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要沖動去打罵孩子,家長應該放平心態認真和孩子說話,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雖然說家長對孩子吼叫可以使孩子在短期內得到控制,但是時間長了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教育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使孩子對家長的這種方式感到反感,所以說家長盡量不要對孩子進行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