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太不聽話,父母都是一個盡職盡責,盡職盡責的好媽媽。
有些父母總是為孩子的行為,而發愁。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很多父母就會發現,孩子喜歡的玩具,游戲,零食都要搶著要去玩。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他們對孩子的管教,似乎就變成了無止境的放縱。
可孩子總不聽話,父母常常會無奈地捶胸頓足。
尤其是當孩子長大后,他們在自己的世界會發現:
自己什么話都聽不進去;
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
父母說什么都不聽。
對自己是一種罪惡,對這個家是絕望。
父母應該為孩子負責任,而不是為了省事,去阻止孩子發脾氣。
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生的傷害。
幼年時期的孩子,會面臨著來自父母的不認同。
這個不認同,源于他對父母的情感依戀。
他在用這種方式向父母表達:
我被你們趕走了。
我聽到他們的聲音,我被困在那里,你不需要逃跑。
如果我想沖向城堡,我會沖向空中喊:
我釋放情緒的方式不對,請不要向我發泄情緒。
請不要在我生氣的時候,過來哄我。
我想罵我的時候,你馬上過來哄我。
我想要你抱我,你馬上過來。
很多時候,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都急于求全,講道理,或者說自己也不聽,這些方法都是無效的。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做到3個不要。
1. 不要罵人。
當孩子有發脾氣的時候,千萬不要罵人,因為罵人是不對的,會導致孩子日后學會在生氣時攻擊他人。
如果你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習得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以后就不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2. 不要罵人。
罵人是一種無能的表現,而且這種行為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的情緒水平更低,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3. 不要說教。
如果你說了一堆,孩子仍然不知所措,那你就先不要說,找專業人士的幫助吧。
如果你有需要,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去做。
4. 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玩手機,那么你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規則,列出一個時間,比如說玩手機的具體時間段。這樣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更有方向感。
5. 給孩子一個擁抱。
當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經常擁抱孩子,給孩子力量。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讓他更有信心。
6. 當孩子按照約定執行的時候,家長要記得多肯定他,給他點贊。
7. 孩子沒有按計劃實施的時候,不要打罵孩子。
8. 了解孩子的感受,以同理心的方式溝通。
9. 嘗試著用孩子的優點來肯定他。
10. 與孩子講道理。
鼓勵與獎勵的共同使用。
在具體行為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比如:孩子丟失了心愛的玩具,你要鼓勵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你也很難過,對不對?”
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心情,然后引導孩子說出來。
6. 適當放手。
有了孩子的“同伴”,父母就要注意對他的教育和引導。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別人分享,也要耐心地引導孩子去慢慢融入同齡人的圈子。
7.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
接納、理解、鼓勵和引導孩子,是他主動融入群體的動力。為孩子創設交友的環境,如幫孩子建立友愛的“友誼框架”,讓孩子結識朋友,發現他在、適應他自己圈子的影響。
8. 父母不要拿自己的經驗去跟孩子的“同伴”比。
有些父母總喜歡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孩子寫作業要“陪”在身邊,就怕孩子沒有興趣,寫完作業,不能讓他有個什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