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父母怎樣和兒子溝通(為什么母親跟成年的兒子溝通不來呢?)
中年母親和兒子為何不好溝通呢?分享以下3點原因,看看有沒有戳中你。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1、望子成龍的期許,讓兒子失去跟母親溝通的興趣
在家庭中,望子成龍的母親對于兒子成才的愿望,有很大的期許,每當兒子在考試中失利后,很多母親首先注意到的都是成績,而沒有關心到兒子的內心想法。
她為了能讓兒子有個好的出路,很嚴厲地控制住孩子的自由時間,讓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到學習上。
逼著兒子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不能認同兒子內心的想法,甚至不會聽兒子的解釋,結果會導致親子關系變差。
兒子的內心慢慢地被關上,再也不愿意再跟母親好好溝通。
其實,中年母親應該自省,蹲下來耐心地聽聽兒子心聲,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別做一個“獨裁”的母親。
2、耳提面命,讓兒子反感,自然變得寡言少語,不愿跟母親交流
中年母親就喜歡嘮叨,不管是家里的事情,還是兒子的學習她總是每天嘮叨沒完沒了。
母親會因為擔心和憂慮兒子,不顧場合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告訴他,希望他能聽進去。
當他有反對的聲音,母親會用更高的語調,更快速,更多的言語還擊兒子,讓兒子變得啞口無言,久而久之,不愿意再開口跟母親聊天。
這就是為什么兒子在同學面前夸夸其談,對自己惜口如金,難以溝通的原因。
母親越是耳提面命地告誡孩子要好好地學習,一定要有出息,一定要考上大學,千萬別像自己一事無成…….
中年母親就像在念緊箍咒,換位思考,青春期的哪個孩子能受得了。
想要跟孩子好好地溝通,就要節省自己的語言,讓孩子多開口說話,有些話說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經常重復。
3、否定比肯定多,批評比贊美多,讓孩子失去自信心,不愿意再交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想要最多的就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和欣賞,然而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在成長的路上受到的最多的是否定和批評。
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將自己心中的想法時,沒想到得到回應卻是冰冷冷的否定,毫無感情的。
如果一次兩次還好,三次,孩子再也不會找你要肯定的答案。
他已經形成的慣性,認為母親只會否定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會認真地聽下去,也不會給出建議。
更不會給自己表揚,因為,這些都是與學習無關的,母親肯定不愿意吝嗇地表揚自己。
當母親不耐心地聽孩子說話時,卻想讓孩子聽自己說話,得到的只是孩子的悶不吭聲。
中年母親火氣又大,自然會提高音調,對孩子又是一頓的斥責。
周而復始,孩子自然不會跟母親好好的溝通交流了。
想要跟孩子溝通交流,就要放低姿態,少言少語,耐心傾聽孩子說話,尊重孩子,尊重跟他交流溝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