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打板子?我有個朋友曾經說過,孩子一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癥,兩歲半時才確診,第一次去治療時,醫生說孩子太活潑,難以管教,醫生的診斷結果是:
那時候,我父母常常覺得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什么病,也不知道為什么,很少去醫院檢查。直到我三歲了,他才發現是自閉癥。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他經常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有語言,為什么我家的沒有呢?當時在電視《小歡喜》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當時,我和朋友分享了這個事。朋友的老公有個女兒,是個活潑開朗的姑娘,非常可愛,經常說爸爸的一句話:"你看你的媽媽,是個漂亮的女人。"
但是,我和老公的不同,不是這一句話,而是兩個人的不同反應。我特別關注他的這個女兒,特別擔心她現在是不是性格有缺陷,會不會和別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我女兒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平時不敢主動和小朋友說她的事情,小朋友和她說話也是閉口不言。
有次孩子跟她爸說,他最近老是和同學一起玩,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他也特別想去和朋友一起玩,可是他跟小朋友卻不玩,不知道為什么小朋友總是欺負他。
他說,他覺得那個同學比他好,也不知道那個同學是誰。他覺得很委屈,特別難過,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說:你可以試著去理解,你班里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也有跟你一樣的特點,所以他們很容易跟你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能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那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如果我們總是把他們當成敵人,一味地阻止他們去交往,他們可能會在交往中覺得孤獨,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如果孩子長期處于被孤立無援的環境中,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當他們的情緒長期積累,就會變得越來越抑郁,很難融入集體生活。
我還記得有一個高三的孩子,他非常的孤獨,完全沒有朋友,成績很差,總是被同學們欺負。他雖然成績非常好,但是跟很多同學一起玩的時候,卻從來沒有真正交朋友。因為他總是一個人玩,很孤獨,很孤獨,連跟父母說一句話都感覺很孤獨。還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面對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都會冷嘲熱諷的說:“你怎么就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呢?你看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能考高分呢?你連人家的父母都比你強大呢?”
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樣的否定貶低打壓的話真的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他就會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真的很笨,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子,也可能真的就是笨。
我非常贊同這樣的話。
很多家長經常會告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哥一樣?”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你就不能讓別人好好的,好好的,你要像人家一樣”
“我們為了你什么?我們對你付出了這么多,你要懂事就懂事”
“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讓你將來有出息,而是為了你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你考一個更好的學校我都是為了你好,但是這一切的初衷是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你不能這么做。”
家長會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這么小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不管孩子做出了多么不好的事情,家長都會去指責孩子,說這種事情做不好,還不如不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的家長會更喜歡低等級評價,明明孩子做得不對,但是家長的臉就是不一樣,不喜歡就打擊孩子,嘲諷孩子,有時候會因為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就瞬間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總是覺得打擊孩子打擊孩子,就是貶低孩子的人格,其實這是很多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